“……四夷賓服,恩澤四海……”皇帝說得口若懸河、手舞足蹈,大臣聽得若夢若離、神游四海。
這頓政治雞湯太對袁應泰和袁可立的胃口了,讀了那么多圣賢書,修了那么多年的身,齊了那么多年的家,不就是想有機會輔佐圣主達成抱負嘛。
可抱負到底是什么呢?這個問題不光他倆沒想清楚,朝堂里的同僚們應該也沒有太具體的答案,頂多是個非常非常模糊的方向。
但今天有了,皇帝親口講出了答案,不光有明確方向還有具體細節,甚至包含了部分大結局。標標準準的平天下,士人追求的終極目標!
“先不要忙著下定義,到底能不能完成還要朕和眾卿家一起努力做,過程中肯定不是一帆風順,有很多困難等著解決。這是一條充滿了荊棘坎坷的不歸路,很可能窮盡一生仍看不到頭。”
眼看這番理論讓兩位大臣面色紅潤,呼吸急促,眼放綠光,洪濤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再忽悠下去可能適得其反,趕緊往回收,開始說困難。
“臣雖愚鈍,卻愿仿效先賢,輔佐圣君,開天下之盛世!”文化人有個毛病,被戳中了痛點之后容易情緒化。話不投機半句多,可話要是投機了呢,說一萬句都嫌少。
此時的袁應泰應該就覺得自己是子期,皇帝是伯牙,好不容易遇到知音了,危險困難全是小事兒,太平淡反倒失去了味道,必須帶著些悲壯才好。
“就是不知那皇太極可能體會到陛下的良苦用心……”和袁應泰比起來,經歷了多年軍旅生涯的袁可立更不容易情緒激動,大腦仍舊在正常運轉。
此時他并不著急向皇帝表態,而是更關心執行步驟是否縝密。若是完)
喜歡不明不清請大家收藏:()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