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部分人都搞不清罐頭和餅干是個什么玩意,但卻能明明白白的看懂工資數量、全清楚由此帶來的收益。一時間各地縣衙門口就成了集市,從早到晚都有來自各地的農戶商賈前來詢問簽約。
心眼多一些,生性謹慎的干脆去工廠工地附近轉悠,看誰像外鄉人就湊過去陪著笑臉問東問西,試圖從側面搞清楚內情。
其實真正心眼多的根本不用往縣衙和工地跑,都在悄悄找關系約《商報》的編輯、主事喝茶,順便聊一聊這些新鮮事,從只言片語中也能獲得不少內情。
比如說在惠州府海豐縣內有個村落姓陳,世代居住于此,百年之前還出過一位進士,族長與縣太爺平起平坐,在當地很有勢力。
這一日,北邊有客家人在山坡地開荒,打算種植番薯。陳村得到消息之后,馬上出面制止,稱其砍伐林木燒荒,破壞了本村風水,要求去山坡北面開墾。
客家人當然不樂意,坡南地勢緩陽光充足土層厚,坡北陡峭石頭多土層薄。山坡不屬于陳村,沒理由阻攔,不管他。
結果兩村因此發生了口角,繼而上升到罵戰,最后發生了械斗,陳村人多勢眾,客家人不敵而退。知縣聞聽此事之后親自到陳村走了一趟,然后就派人抓了客家村里幾個帶頭后生帶回縣衙,說其聚眾鬧事、無中生有。
這下客家人更氣了,其中有個識字的后生膽子大,帶上干糧連夜趕路,翻山越嶺走了三天抵達惠州府,跪在惠州指揮使司大門口喊冤叫屈。
惠州的指揮使問明來由之后心里清楚是當地大族與知縣勾結在一起以勢壓人,但他無權過問民政,可又接到過都指揮使司的公文,還必須不能推諉。
咋辦呢?在搞不清該如何處置的時候,他選擇了最穩妥的方式,把問題扔給上司,讓都指揮使司先給打個樣,以后就有據可依了。
于是這位客家后生就被護送到了廣州都指揮使司,且順利見到了當值的斷事司斷事。再然后就是一級一級上報,很快就到了李如梅面前。
也怪這位陳族長命不好,李如梅剛從肇慶回來,李贄叫他過去說的就是殺雞儆猴的問題,得,這下雞有了,還一下兩只!
知縣的問題不歸都指揮使司管,但陳家村阻撓開荒種植番薯,都指揮使司就必須能管了。兩廣總督的布告字體還沒模糊呢,居然就有人跳出來對著干,這不是明擺著叫板嘛!
啥也別說了,下令抓人吧。可是命令送出去了,足足等了五天,犯人沒抓回來一個,只等來了碣石衛海豐千戶所的一封信。
這名姓花的千戶說村民之間的爭斗古來有之,軍隊插手抓人會引發民變,不如交給當地處置。海豐知縣已經讓陳家村賠償了一些銀兩給客家村落,無需大動干戈。
“好啊,太好了,如果都像花千戶一般體恤,本官就可以在廣州城里安枕無憂了!”看著這封信,李如梅有點哭笑不得。
他在遼東鎮、陜西、朝鮮都待過,對邊軍和衛所不可謂不熟,吃個空餉、虛報人數的不在少數,卻從來沒遇到過如此拿上官命令不當回事的,好歹你也來當面匯報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