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心里給蓋了個戳子,嘴上沒說,老實坐著喂弟弟吃桂花糕,邊喂邊往自個兒嘴里塞,吃著點心聽大人說話。
林家娘子看衛家倆小子這樣,就知道這是兩個聰明的,又羨慕了姜蜜一輪。姜蜜看著兒子的眼神也很疼愛,嘴上卻不好得意太過,說他倆這會兒是乖,也有鬧人的時候,鬧起來一樣的煩。
“我剛才就想問,你們家這個才這么小,已經開蒙了?”
姜蜜讓硯臺自己說。
硯臺朝客人看去,回說:“我兩歲多學的三百千,蒙書早念完了,現在讀四書五經。”
林家娘子:……
“會背也會寫嗎?”
硯臺說他能認兩三千字,會寫的少一些,也就兩千。
原先衛成每天教他一個字,三四年間可不就是一千多?最近半年跟著游先生他學得快,前面基礎打得牢,如今可謂一日千里。學到這份上硯臺也沒感覺很吃力,其實他都沒有很早起來很晚睡覺,姜蜜怕他壞了眼睛不讓這么早就挑燈讀書,他學習都是天光大亮之后,學一個白日,天黑之前必須收工。
這孩兒聰明,腦子轉得快,又是個坐得住的,像這么安排竟也綽綽有余。
關于硯臺有多聰明,家里從主子到奴才都清楚得很。一開始還稀奇,現如今都覺得理所應當,這孩子和別人就是不同,他就是天上文曲星下凡,生來就是讀書的材料。
林家娘子是頭一回聽說,就跟聽天書似的。
恍恍惚惚,不敢相信。
她看向姜蜜,問這孩子說的是真的嗎?他才六歲就能認那么多字?
姜蜜讓硯臺給弟弟喂點水,別光吃點心,噎人。看宣寶喝了水,她才替大兒子證實說是真的:“我懷著他的時候經常聽相公讀書,可能間接有些影響,他從小愛學嘴,甭管誰說什么他聽一遍就記住,長大一點就跟著他爹讀書,每天學一點寒暑都不間斷,累到今日會的可不就多了。也是看他三百千都讀完了相公才會請了游先生來,游先生是進士出身,只是開蒙豈不大材小用?”
林家娘子聽了這話,心里挺尷尬的。她這些年主要把心思放男人身上,兒子那頭操心不多,看歲數到了是有送去開蒙,沒管得這么細致,自家的歲數比衛成這兒子大,學得反倒不如他。
林家娘子說:“他天分好,你們又上心,這么培養出來二十年后沒準比衛兄弟更要出息。”
硯臺:“應該的,青出于藍勝于藍嘛。”
吳氏聽著樂呵,姜蜜掃他一眼:“讓你謙虛一點。”
硯臺苦著臉說:“我爹在鄉下讀書,教他的是秀才。我在京城讀書,先生是進士,還只教我一個,這都趕不上爹,我丟人不丟人?我還是哥哥,要給宣寶帶個好頭。”
“娘說不過你。”
硯臺就嘿嘿笑,笑了一會兒想起來扭頭看向并排坐著的弟弟:“寶啊,哥教你的三字經會背了嗎?”
看屋里幾個全盯著他,宣寶挺配合的,張嘴念了起來,他念了得有七八句,打住了,烏溜溜一雙眼瞅著他哥,說:“口渴了,要喝水。”
姜蜜看著老大小心翼翼給老二喂水,沒再提背書的事,心想兩個兒子個性真相差不少。給硯臺一個機會,他能一口氣把三百千全背下來,宣寶還知道見好就收……
又一想他興許不是低調,只是懶。
懶得費口水,不想背了。
過了一會兒硯臺說他還有兩篇字要寫,就從廳里出去了,吳氏招手讓宣寶過去,把小孫子抱起來。林家娘子看著白胖胖的宣寶,又想到硯臺那機靈樣,真羨慕壞了。
姜蜜是她見過命最好的女人。
公婆好性情,相公好本事,兒子聰明孝順。她男人當著大官也沒納妾,府上憑她說了算,平日里有兒子逗樂,又有奴才端茶送水伺候著,日子可真舒坦。
林家娘子希望男人中進士的心更迫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