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蜜在打蛋呢,一聽這話就笑開了,問:“難為硯臺還記得娘!娘在京城這幾個月可想你了!”
姜蜜看過來,硯臺還往他奶身后躲了躲,姜蜜回頭繼續打蛋他又邁開兩步走出來。
吳氏好笑的看著胖娃,這是害羞?他還知道害羞?
“臭小子在我手里皮實得很,說也不聽,見著你倒是乖了。不說他,蜜娘你跟我說說在京城平時咋過日子?米朝廷會發,菜呢?出去買嗎?”
姜蜜就給挨著說了一遍,吳氏當即拍板,說現在養豬和種地是指望不上了,倒是可以喂幾個雞:“趕明我跟你去菜市看看,我多走幾趟把路認熟回頭買東西就我去,沒點事兒做怪不自在的。”
“娘都搶著做了,我呢?”
“你帶硯臺,你都多久沒跟他好好相處了!”
“那行,咱家銀子在我那兒放著,待會兒我拿給娘,還是娘來管。”
吳氏擺手說別給了:“你們帶出門那點估摸早就使干凈了,后來皇上賞了五百兩,你倆還送了二百回來,就留了三百給自己。置辦這個院子就用去二百,再添置些東西,能剩下多少?剩多少你自己拿著吧,我那兒有錢?!?/p>
姜蜜說她那兒還有六十來兩,也不少。
“六十兩你也收著,你們送回來那二百我就拿一百買了十畝地,剩一百帶上京了,說了我這兒有錢?!?/p>
“爹娘路上沒開銷?”
“我原先手里不還有點兒嗎?”
姜蜜:……
婆婆也是真會藏錢,家里三個媳婦兒誰也沒摸清過她。
“對了娘,三郎中進士之后是不是有人上村里報喜?村里熱鬧嗎?”
說到這個,吳氏就有話講了。她從報喜的登門說起,說村里原先覺得三郎不太可能考上,大概就是去見見世面,沒想到很突然的就有人敲鑼打鼓來了,說他們村里出了進士老爺。消息傳過來的當天,村里好幾家人把早先三郎幫著寫的福字和對聯裱了起來,說是進士老爺親筆寫的要收起來當傳家寶。反應慢點兒的睡了一夜大門口就光溜溜啥也不剩下了。
要說衛成中舉之后,最高興的是誰?
當然是衛家和姜家。
,弄了塊板子請人刻上,就掛在學塾里,給后來的學生拜讀。
弄好這個之后他還搖頭嘆氣說可惜了。
當初其實想給衛成說媒,雖然他連續出了幾次意外,耽誤了考秀才,夫子知道他有實力想著遲早能轉運,就準備把侄女說給他。還沒和兩邊提,衛家鬧了分家,因為分家的理由是衛成屢試不第,自然壞了他的名聲,夫子就打消了原本的念頭,沒做這個媒。
聽說衛成中舉他就把腸子悔青了。
轉身又中了進士,學塾先生想想還挺遺憾的,也是想到自己已經白撿了個大便宜,往后再不用愁學塾冷清,心里才平衡下來,心想是侄女沒那個命。
……
吳氏說了一大堆,說得特別夸張,姜蜜聽得云里霧里的。
等吳氏說夠了,問她京城這邊熱鬧嗎?中進士之后是不是很多人來道賀?
“娘您想想,三年一屆科舉,每次都能出百來個進士,京城百姓早不稀罕了。要不是出在自己家,聽著頂多稍稍羨慕一下,哪會有什么夸張反應?要說熱鬧,狀元游街的時候是很熱鬧,道兩旁擠滿了都是人,給我們道賀的卻不多,也就郭舉人和他結交的朋友,還有馮家和鄰里幾戶。后來相公選上翰林院庶常更熱鬧一點,其實我也不是很懂,反正都說這職位好。選上之后相公整天也忙,在家的時間其實不多,每日天不亮就出門天擦黑才回來,回來還要進書房去。我總想給他補身體,也沒補得起來,吃得不算差,看著還是清減了些,您看了怕是要心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