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哦是好還是不好呀?”
胖娃子坐在小凳子上捧著臉笑開來,說是好呀。
吳氏剛出去了一下,回灶屋來就撞見這一幕,笑道:“也就是你,換個人來他才不乖。”
“我是硯臺娘嘛,像三郎不是也很聽娘的話?”
“那是懂事后,老三小時候鬧騰過,進村學開蒙之后慢慢才把性子改了?!闭f到村學,吳氏又想起老家那邊,說不知道這個年鄉下老家熱鬧不,“老大老二如今田地也多,那么多收成可別跟往年一樣磕摻,年都不好好過,日子還有什么盼頭?就今天,再窮的人家不都得吃口好的?”
姜蜜也想到她娘家,不知道爹惦記她不。
年初跟三郎出門的時候其實沒有特別惦記其他人,那會兒只顧著擔心硯臺。當時真的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會試考完是個什么流程,還想著落榜能直接回家考得好不也能衣錦還鄉?當時壓根沒想過回不去這種可能,因為沒想過,也沒有特別惦記公婆或者她娘家親爹。
出來時間長了慢慢才會念叨,姜蜜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去一趟,不知道下次回去的時候老家成什么樣了。
看她不說話了,吳氏問她想什么呢?
“想我爹,不知道他這會兒在做什么?在跟大伯他們嘮嗑,還是跟狗子一起等著吃年夜飯?!?/p>
“媳婦兒你想家了?”
姜蜜笑了笑:“您說得不對。三郎和硯臺在的地方才是我家,只是大過年的想起我爹,除了懷著硯臺那年,往年初二我都回娘家去看他,今年是回不去了?!?/p>
“以后會再見面的,或者我們回去看看,或者你娘家那邊有人出息了,沒準也會上京來。”
“娘不也想起老家的親朋來了?還安慰我呢?”
……
后來吃年夜飯的時候,婆媳兩個默契的沒提這些,主要聊的還是京城這邊過年的熱鬧,說家里如今的狀況,提來年的計劃。
吳氏說開春她得養幾只雞,不然吃個蛋都得買。
姜蜜想了想,說后面這年主要還是帶兒子,硯臺現在話說得很好,跟著可以教他念念三字經。“正好我也跟硯臺一起學,咱家以后總會越來越好,我得會認字會看賬才行,總不能把什么活都推給相公?!?/p>
衛成聽著放下筷子,說:“這幾天不用去衙門,我教你們兩個,先把名字寫會。”
他自己能讀書,卻不會教人。說的時候蘸著茶水在桌上寫了個姜蜜,姜蜜本人一看,臉就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