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婆子說不要太差的是怕馮掌柜以為自家還跟四年前一樣窮。就京城這邊,地段差一些的三進院用不到千兩,頂滿一千五去尋摸怎么也能置辦個體面院子。
如今銀子值錢。
一品文官年俸才不到二百兩,都不花全存起來,攢一千五也要八年。外放出去的官員還有養廉銀,京官雖然也有,相比起來要少很多,京官普遍窮。
這年頭當官的已經是社會最頂層,當官的也就這樣,別提老百姓了。平民百姓有許多一輩子沒用過官票,經手的銀兩都不多,平常進出全是銅錢。衛家人總覺得自個兒家底不厚,其實在得了幾筆賞賜之后,相比起平民百姓,他們已經很富了。
平常要置個宅院沒那么容易,聽說是衛家要買,有不少人想趁機走人情,白送也行,隨便給點兒也可以。
聽馮掌柜說了這個情況,衛成謝過他們好意,都沒接受。
這批劃掉之后,剩下可以選的就不多了。
吳婆子親自去看過,斟酌比較之后,好不容易定下一處,都準備去跟人談價,這天衛成回家來說不用談了。
“咋的?這家也有問題?”
“不是。”
“還是三郎你看著不好?”
“也不是。”
衛成還有點不好意思,說他尋摸院子這個事不知咋的傳到皇上耳中,皇上看他上下為難,讓太監總管去問了一下。
朝廷嘛,隔一陣子總要抄個家。被抄的官員有,富商也有。抄來的宅院大五進的很多都賞賜下去了,也有些擱那兒積了好多年的灰,看著都有些陳舊甚至于說破爛。
怎么說呢?
畢竟像衛成這樣單薄的人家少,別家大多是幾房人住一起,主子加上奴才五進院都住不開,通常要兩三座五進院并起來,三進四進的拿去賞人都嫌窄,賞下去人家也沒法住。
別人沒法住,可不就便宜了衛成嗎?
皇帝聽底下報上來幾處,想了一會兒,擇出個四進院來。那院子地段不錯,挨著都是體面人家,夜里還有人從外邊巡邏,治安比衛成原先住的一進院好太多了。院子屬于小四進,最外面一進是車馬房奴仆房,過影壁進垂花門二進和三進是主人院,丫鬟婆子住最后一進,灶屋倉庫也在那后面。
衛成說三進院足夠了,皇帝想著誰家沒客人?外男總不好和女眷們在一個院子待著,要是四進院,書房包括正廳都可以設在二進,女眷住三進,正好隔開。
皇帝圈出這院子之后,還讓底下送了房契來,房契已經交到衛成手里,他這會兒小心翼翼摸出來,遞給老娘。
吳婆子是不認字,也看出來是契書,她盯著瞅了好一會兒,問:“皇上賞的嗎?”
“沒錯。”
“在哪兒啊?多大的院子?”
“地方我知道,還沒去看過,聽說是抄家抄來的,一座四進院。太監總管私下跟我說那宅子空了有些年頭,看著可能比較陳舊,讓我費心清理一下,最好花點銀子翻新。還說院子本身很好,聽說是哪個富商置的外宅,當初造得精細,只是稍微窄了些。也虧得是小四進,皇上拿著不好賞人,就放那兒了,如今便宜了我。”
皇帝也擔心有人借買賣院子給衛成找麻煩,想著他進京的時候窮得叮當響,哪怕得了幾回賞賜,那錢攢起來都不用能買個多好的院子?別說他還不是全攢起來,還拿去置了田地。
賞個宅子對皇帝來說就是順口的事,卻幫了衛家大忙。
吳婆子又在祖宗保佑了,姜蜜跟著探出頭去看了一眼,想看看四進院的房契長什么樣。至于說衛老頭,他感動壞了,拉著兒子讓他千萬要當個好官報答皇上,要對得起皇上這一路的幫扶和提拔。
衛成點頭說知道,當爹的就松了手,嘿嘿笑起來。
“這個一進院我都覺得寬敞得很,比鄉下老屋體面多了,四進院得有多大?住進去不是神仙日子?”
看當爹的好奇,衛成給比劃了一下,說甭管三進還是四進,也就是中間的主人院寬敞,前后兩進都比較窄,實際沒有四個一進院加起來大,不過也很大了,到時候一個門房一個粗使婆子恐怕還忙不過來,婆子得要兩三人,有人采買,有人備食,有人掃院子洗衣裳。
吳婆子乍一聽覺得夸張,又一想,如今不用花錢去買院子,這家底養幾個奴才就不是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