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火炕才舒坦,坐上來就不愿意下去。”
“還有銅湯壺,裝套子里抱著別提多暖和。”
對比南北方的冬天儼然是衛家日常,今年冬天也說到了,說完沒兩天,南邊有書信送來,隨信一起送到的好像還有本書,因是指名給男人的,姜蜜伸手接了,但沒去動它。
晚上衛成就把信拆了,姜蜜問是誰寫的?
衛成說是林舉人。
“說什么了?還是遇上事找相公幫忙來的?”
“說了些做學問時遇上的困難。”
“那書是……?”
衛成也在看那本書,線裝的,還有點厚,封皮上寫著《衛大人傳奇一》,落款是后山居士。一看這個衛成就感覺不太妙,他翻開一目十行掃過,快速的翻過七八頁,而后合上書,滿臉恍惚。
官做得越大,衛成那性子就越沉穩,姜蜜已經很久沒看他這樣。
她本來坐得遠些,這會兒站起來,繞到衛成身邊,拿起他順手擱下的書本一看。
“衛大人傳奇,又名書生青云路……這是什么?”
姜蜜一邊吐槽一邊翻開讀了幾頁,開篇從書生頭一回院考不中講起,大概翻一翻,這卷講的基本都是矛盾之始,書生的家庭背景,作為全家唯一能讀書的聰明孩子,他從村學到鎮學都順順利利,直到考秀才那一年,全家歡歡喜喜送他出門結果遭遇迎頭痛擊……這故事姜蜜太熟悉了,她翻了開頭就去翻結尾,結尾是書生中了秀才,家里擺席村人道喜兄嫂如喪考妣。
姜蜜不敢相信看向衛成:“這是林舉人送來?誰寫的?寫這個做什么?這不是你的經歷嗎?這給人看了還當是咱們安排寫來抹黑兄嫂,這不是害人?”
衛成揉了揉太陽穴,說:“信上講,這個最先在松陽縣流行,現在已經傳遍宿州,跟著要向全省擴散。他說這個寫得其實不如其他一些好,勝在真實,大家都好奇我是怎么有今天,有閑錢的都去買了一本,書肆那邊買斷貨了,賺瘋了都。”
姜蜜:“……誰寫的?”
“我猜是毛蛋。”衛成讓她仔細看封皮,落款是后山居士,最簡單解讀是住后山上的人,稍微聯系一下現實情況,不就是后山村人?
后山村里就那么些人,除去他這個在京中做官的,目前學問最高是村學夫子,夫子不可能寫這個。剩下還有這文化程度的不多了,虎娃人老實,又沒再讀書了跟著二哥種地來著,不可能是他,就只剩下毛蛋。
“早聽說毛蛋在鎮上學塾待著,蜜娘你不知道,學塾同窗愛看點才子佳人的故事,經常各買一本互相傳著看。我早說過毛蛋聰明,他估摸是從那上頭找到發財路,拿我做原型寫書掙錢。”
姜蜜不信:“這怎么可能是毛蛋寫的?毛蛋能把他爹娘寫成這樣?”
“我猜的,實在想不到其他人選。再說你想想,要不是他誰能把大哥大嫂寫得這么活靈活現?”
“他圖什么?”
“圖掙錢,這一本少說一兩銀,要是書肆對外說是三品通政使衛成個人傳記,二兩也賣得。他只要和書肆談個分成,兩邊二一添作五,一本賺一兩,照林兄這個說法,毛蛋恐怕已經有千兩銀子的家底了。他還知道要掙錢得寫長一些,不能一本講完,得吊著書肆老板,讓人老實給他送錢去。卷一才寫到中秀才,這故事他隨便能寫個五六年,你算算這筆賬。”
姜蜜:……
算下來毛蛋突然成了家里的成功人士,比當著三品官的他叔叔還能耐些,能想到憑這個發財他也真絕了。
可姜蜜還是不懂,想憑這個發財也不該那么刻畫雙親。
“他拿我做噱頭,就不能往假了寫,再說你看看這個衛書生是主角,難不成要他告訴別人主角是個忘恩負義的王八羔子,他兄嫂太可憐了?要拿這個掙錢就得拎得清,拎不清哪能賣遍宿州?他要真把我寫成了丑角,書肆也不敢同他合作,那不是抹黑朝廷命官?”
“現在這樣,他沒抹黑,他捧著我,我又是他親叔叔,這事既然不礙著我我還能去斷他財路?我何必?寫書到底是正當賺錢,一不偷二不搶的。”
“我敢說他弄出這個之前把方方面面全想到了,這大侄子也不是個簡單人,他肯定想到書賣出去自家爹娘會知道,到那時候只要把銀票塞去,頂多挨頓罵,他爹娘由他去別人還管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