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過是打著孔子和儒家的幌子,謀求利益的人罷了。”
“所以他們迎合君主,但又反過來制約君主。”
“君主強勢的時候他們就蟄伏、就迎合。”
“君主弱勢的時候,他們就反過來用禮法綁架君主。”
“漢人是華夏文明的主體,所以漢人王朝往往會采用儒家的禮法制度治國。”
“部分蠻夷族群建立的政權,也會漸漸的被儒家同化,儒生們都可以從中獲取利益。”
“可是蒙元不同于之前所有的異族政權。”
“他太強大了,蒙古帝國堪稱人類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國家。”
“其實力之強悍,堪稱舉世無匹。”
“所以他們是驕傲的,對自己族群的制度文化也非常自信。”
“在他們看來,漢人是被征服者,自然也就不屑于學習漢人的禮法制度。”
“不過蒙古皇帝也不是一開始就討厭儒家的。”
“金國被滅后,當時金國的儒家領袖耶律楚材率眾投降,并成功用儒家禮法制度說服了窩闊臺。”
當時窩闊臺對儒家的禮法制度非常不屑,準備全部廢除,施行蒙古的制度。
耶律楚材就用稅收給窩闊臺上了一課。
窩闊臺這時候才知道,原來還能通過制度收稅,不費吹灰之力獲得數倍于劫掠所得的財富。
于是他就準許耶律楚材,在中原施行儒家的禮法制度。
忽必烈對儒家更是非常的推崇,還將真金太子的教育工作交給了儒生。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儒生們飄了。
他們覺得這群蒙古蠻夷太落后了,應該將天下交給我們儒家治理。
于是儒生們竟然直接找到忽必烈,要求他把皇位讓給太子。
當時忽必烈的表情應該是很精彩的。
真金太子得知此事大驚失色,連忙去找忽必烈解釋。
然而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父子關系怎么可能會不發生改變。
沒多久真金太子這個最正牌的繼承人,就在驚嚇中死了。
忽必烈不得不改立另一個兒子當太子,為后來的元朝皇室內亂埋下了禍根。
聽到這里,朱標也有點繃不住了。
這是人能干的出來的事情?
人忽必烈是開國皇帝,你們儒生到底哪來的自信啊。
“也是從這個時候,蒙元開始提防打壓儒家,最后直接廢除了儒家的禮法制度。”
“雖然后續還有蒙古皇帝試圖恢復儒家的地位,但很快就被反對勢力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