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鼎
皇宮。
朱元璋正在和馬皇后一起,商量大本堂陪讀名單。
這既是拉攏勛貴的手段,同時也是給太子培養心腹班底的機會,夫妻倆自然非常重視。
馬皇后說道:“常茂、湯鼎是肯定要有的。”
朱元璋點頭道:“那肯定不能少了,可惜天德家的允恭年齡太小了。”
馬皇后笑道:“不能光盯著兒子啊,他家大丫頭妙云我就覺得不錯。不如召進宮我帶上幾年。”
朱元璋連連搖頭道:“不行不行,伯仁的閨女已經許給標兒了,再把天德的閨女弄過來,還不亂套了啊。”
馬皇后失笑道:“誰說要許給標兒了,咱們不還有四個兒子嗎。”
“讓大丫頭在宮里待幾年,多和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接觸一下,和誰投緣就將她嫁給誰。”
朱元璋也樂了,道:“是我想差了,你這個主意好,再過些日子就讓她入宮吧。”
之后夫妻倆又開始討論名單問題。
最后挑選了五個人,分別是:
李善長
禹王鼎
不過他也沒有沉迷其中,過了把癮之后就讓人搬來一張椅子。
踩著探頭觀察鼎的內壁。
這鼎明明是有銘文的,徐達為何沒提?
等他看清楚里面的情況,頓時就明白緣由了。
這鼎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年,因為地形變動以及擠壓,泥土與銅銹混合形成了一層非常堅硬的外殼。
徐達雖然讓人將大塊的外殼清除,但縫隙里的卻沒敢動。
‘后母戊’那三個字,被銹垢填的滿滿的,完全看不出有字跡。
難怪他沒提文字。
既然確定了鼎的身份,接下來就該思考,如何利用它做文章了。
公布它的身份?
馬鈺直接就否定了這個想法。
祭祀母親和祭天的禮器,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公布它的身份,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最好的辦法是不公布它的身份,甚至還要有意隱藏它的身份,讓其他人去腦補。
想到這里,他心中已經有了計劃。
之后他就讓人火速帶自己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