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李善長不只代表他自己,背后可還站著一大幫子開國功勛。
一旦自己出聲,很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馬皇后瞥了兒子一眼,看出了他的不滿,卻沒有多說什么,而是繼續拉著眾人討論問題。
不過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變成了李善長單方面的發表意見,沒什么討論可言了。
所以又說了一會兒,馬皇后就借故宣布散會。
李善長一副勝利者的姿態,趾高氣昂的走在最前面。
劉伯溫則遠遠跟在后面,一副謹小慎微的樣子。
兩者的表現,讓朱標心中的天平再次發生傾斜。
馬皇后一直在觀察著兒子的表情,等所有人都離開,她先是讓內侍全都退下,才說道:
“是不是對百室很不滿?”
朱標沒有隱藏自己的想法,頷首道:
“李相太過分了,怎么能如此羞辱同僚?”
“這還是當著您的面,都不敢想私下他會有多過分。”
馬皇后說道:“私下他罵的比這更難聽,幾次有人向我訴苦,被他當面羞辱。”
朱標不解的道:“那您為何不管?”
馬皇后嘆了口氣,說道:“如何管?你應該知道,我們能得天下他的功勞有多大。”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能力很強但氣量狹小,不是語言能勸的動的。”
朱標說道:“那您就放任他這樣,以后誰還敢為國效力?”
馬皇后說道:“所以我們扶持了劉伯溫,希望他能與百室抗衡。”
劉伯溫牽制對抗李善長?
想起剛才劉伯溫被欺負的樣子,朱標一臉不解:
“劉中丞乃虔誠君子,如何能牽制他?”
馬皇后表情有些古怪:“你說劉伯溫是虔誠君子?”
朱標一臉茫然:“方才他被如此羞辱,都選擇退讓隱忍,明顯是不想起沖突影響朝局穩定。”
“如此顧大局之人,不是君子嗎?”
馬皇后失笑搖頭,道:“那如果我告訴你,當初他在北元效力時,圍剿義軍最為積極。”
“還以死逼上司采納自己的建議。”
“后因上司不聽自己建議導致兵敗,他甚至想要自殺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