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船
潘筠認真道:“我沒有說大話,我是真見過《墨經》。”
王璁心臟凝滯,難道他小師叔的前生不是在元,甚至都不在唐宋,而是在前秦的戰國時期?
捧著碗的手微抖,有人喊道:“攤主,這個碗怎么賣?”
王璁立即手穩,扭頭就喊道:“上好的青白釉瓷,三十文一個,二百九十九文一套,不二價!”
王璁把碗塞給潘筠,暫時把《墨經》拋在腦后。
為了讓王璁感受到她的知識淵博,明白她的厲害,潘筠決定今晚就開始抄寫《墨經》。
笑話,照書抄她還不會嗎?
綢緞莊的花燈被點亮,映照在瓷器上,將瓷器顯得更好看了。
每個來看花燈和綢緞的人都忍不住去逛一下瓷器攤。
桌子上擺有花瓶,瓷筆洗,瓷筆筒,還有各式茶具,碗碟盤子,甚至還有一個手掌那么大的各色小瓷瓶。
潘筠他們一般拿來裝丹藥,別人拿來干什么就不知道了,反正很多人喜歡,尤其是年紀小的少年少女們。
看見這么小的瓷瓶就走不動道了。
桌子上的瓷器以極快的速度賣出去。
甚至因為來的多是年輕人,他們都不砍價了,選中就付錢。
樂得王璁徹底把《墨經》忘在腦后,讓潘筠把車上的箱子都打開補貨。
潘筠力氣大,手又穩,做這事最合適了。
每個人都被王璁使喚得團團轉,就連潘小黑都被放在桌子上叮囑,“小黑,看好了,要是有誰拿了東西沒給錢就離開,你記得叫我。”
潘小黑看在他對它好的份上應下了。
別說,它還真發現了幾個,提醒之后王璁及時把人叫回來付錢。
雖然最后沒一個付錢的,好在東西沒丟。
賣到亥時,圍在攤位上的人就少了,連綢緞莊的人流量都少了,大家都跑去逛花燈和吃的、玩的攤位了。
王璁覺得再待著也賣不出去幾件了,于是道:“把東西收一收,我們也去玩吧。”
潘筠立刻就起身,“好,我們游街游船去。”
一行人立刻把桌子上的瓷器都裝進箱子里,把蓋著桌子的布一收,桌子都拖到墻根下邊駕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