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七年,宣德年間,朝中曾有提案,僧道度牒每十年一開度。”
潘筠目瞪口呆:“那,那要是超過了年齡去考,豈不是……”
“不錯(cuò),若是十年一開度,開竅晚,或是第一次考不中的,第二次考都要打板子,而且我們運(yùn)氣還不錯(cuò),宣宗皇帝崇尚道家,號(hào)長春真人,所以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不然,你我考度牒,最后都要打板子。”
潘筠回神,立即道:“你要打板子,我可不一定,以我的才識(shí),肯定一次過。”
李文英就沖她樂。
潘筠皺眉:“你樂什么?”
李文英樂道:“你覺得科舉考試公平嗎?”
潘筠一臉嚴(yán)肅道:“當(dāng)然公平了!”
李文英輕哼一聲,“行,就算它是公平的吧,那我告訴你,度牒考試與科舉考試完全不一樣,如果你認(rèn)為科舉考試是公平的,那度牒考試比它次一百倍,如果你認(rèn)為科舉考試是不公平的,它還是比科舉次一百倍。”
潘筠皺眉:“這是何意?若如此不公平,為何沒有道士上報(bào)修改?”
“為何要修改?”李文英道:“它看似不公平,卻又是世間最公平的。”
潘筠默默地看他:“能不能說人話?”
李文英道:“等你去考試就知道了,我敢斷言,你一定落榜。”
潘筠一臉不信:“我這么厲害……”
“你只是修為厲害,可度牒考試,修為考微乎其微,微到可以忽略不計(jì)。”李文英道:“在我看來,你三個(gè)師侄都比你更有考上的資質(zhì)。”
潘筠低頭吃飯,含糊道:“我回去就開始看書。”
“臨時(shí)抱佛腳,只怕晚了。”李文英對還守在灶臺(tái)前的小丫鬟揮手:“水既燒好了,你就下去吧,一會(huì)兒我們自己把火滅了。”
小丫鬟便行禮退下。
李文英看著小丫鬟回屋,關(guān)上了門才扭頭和潘筠道:“王振是皇帝跟前的大紅人,朝廷中的事,他知道的很多吧?”
潘筠已經(jīng)半飽,慢慢放緩了吃飯的速度:“你想說什么,直說便是。”
“他這么厲害的人,對我們修者,對我們這個(gè)世界依舊是知之甚少,知道為什么嗎?”
潘筠:“信息壁壘?”
這個(gè)詞李文英是第一次聽見,但他琢磨了一下,不由笑起來:“這個(gè)詞倒是妙。”
他點(diǎn)頭道:“不錯(cuò),正是信息壁壘,因?yàn)檫@世上可以修煉的人不多,國家要安定,就要安民心,所以我們這種人,我們的世界是不公開的。”
“朝中的文武大臣,只有到了一定品級(jí)才會(huì)窺得一些,除他們外,就是一些有底蘊(yùn)的世家、士紳才知道些,像王振這樣的人,皇帝不特意提起來,他什么都不知道。”
潘筠眨眨眼:“所以?”
“所以你可不要犯錯(cuò),進(jìn)入學(xué)宮第一課,就是背道錄司的僧道九十九規(guī),其中兩條,不得擅傳功法,擅自在百姓面前顯露法術(shù)神通,你可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