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才站在石碑旁,抬頭遙指上面的文字,一字一頓的教他們念出來,“正統(tǒng)八年十月十二日,有倭寇繞城上岸,襲擊雙陽村和槐花村……”
所有人跟著抬頭,其中認(rèn)字的人不多,但他們卻睜著大眼睛,跟著陳秀才一字一字的往下念,很快就念到了他們父母的名字,兄弟姐妹的名字,還有很多很多小伙伴的名字……
陳秀才將被殺的村民都一一刻在石碑上,前半段,寫的是倭寇的殘忍,兩個村子的悲慘;
后半段則是寫了潘三竹泉州殺寇的事跡,再然后寫了潘筠帶著潘三竹的善意來村子的事,并寫了潘筠給他們定下的善款去向和規(guī)矩……
時間會撫平人心中的傷害,也會消磨人的斗志,使人遺忘仇恨。
陳秀才卻不允許他們忘記,所以特立此碑,讓子孫后代記住此仇,也要記住他們和潘筠的約定。
(請)
溝通
石碑下,兩個村子幸存的人仰著頭看上面的名字,記住了潘三竹、潘筠、妙真、妙和、玄妙和陶季。
這其中除了陳秀才有所懷疑外,沒人知道潘三竹和潘筠是同一個人。
雄心和感恩之情在胸中激蕩,他們記住了倭寇的仇,也記住了潘筠等人的恩。
因為潘三竹和潘筠的名字排在最前面,所以孩子們記得最牢,尤其是潘三竹這個名字。
三竹三竹,特別好記,而且他們這段時間沒少聽這位女俠的殺寇的故事,她已經(jīng)越過潘筠成為他們的第一偶像。
所以潘筠的功德值哐哐往上漲。
當(dāng)然,她此刻并不知道石碑立起來了,并在將來成為附近幾個村子祭拜、祈愿的地方,讓她總能在特定的時間里收到功德值。
此刻,她正把信交給小七,又給了她一把銅錢,“交給民信局,他們知道怎么寄?!?/p>
小七將信收進懷里還按了按,一臉嚴(yán)肅的點頭,“我一定送到!”
潘筠就揉了一把她的頭發(fā),笑道:“去吧?!?/p>
他們領(lǐng)了福袋,大包小包的回縣城去了。
小七一進城就把手上的東西全交給同伴,捂著胸口道:“我去民信局,你們先回去?!?/p>
于婆婆也不擔(dān)心她,只讓她寄完信就回家,“今晚我們煮福米吃?!?/p>
福袋里的福米,他們認(rèn)為是在廟里聽過經(jīng)文,蘊含了福氣的,拿到手,那要盡快吃掉,才能吃到更多的福氣。
山神廟前排隊拿到福袋的人都是這么想,也是這么說的,“今晚回去就煮?!?/p>
“我剛才拎了一下,真的很重,一定是足斤足兩的,六斤六兩,一晚吃不了一袋吧?”
“那就分三個晚上吃?!?/p>
“我們家來了三個人,領(lǐng)到了三個福袋,足夠吃九天了?!?/p>
入冬之后地里的活少了,為了節(jié)省糧食,大家不僅減餐,每餐吃的糧食也減量,只維持一個餓不死的狀態(tài)。
難得有機會可以煮濃稠的粥或是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