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筠只當不知,面無異色,其實心里很高興。
潘筠當場給他們路費,并送他們下船,然后船只不做停留便又啟程。
甲板上的俘虜看著那十六個人拿了路費后跳上岸去,立刻就消失在人群中,對潘筠的感激和信任到達了頂峰。
等到船只過了豐予海峽,靠近本州島停船時,已經沒人選擇下船。
剩下的六十九個人選出了三個代表出面尋找潘筠,跪在她身前,希望她能夠收留他們。
“不管是讓我們做奴婢,打漁、還是海員,都可以,只求貴人能讓我們留下。”
潘筠:“我抓了你們的家人,你們難道不怨恨我嗎?”
一個老人道:“我是匪,從我下海開始便知道,這世上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強弱和生死,我的兒子比你弱,他死,是他能力不足,我不怨恨你。”
一個女人道:“我是被擄去的,我只想活著,現在,也只想帶我的女兒活下去,求大人收下我們吧,女子上岸,不是再被搶一次,就是淪為妓身,求您收留!”
另一個則是十二歲的大孩子,海匪之中,十二歲以上便可出海。
所以他們剿匪的時候,十二歲以上,要么是在沖鋒陷陣時被殺了,要么被抓回去丟給官府。
能活下來的孩子,都在十二歲以下。
這孩子幸運,他差兩個月十二歲,所以沒上過海盜船,被清算時便被視為無罪,被潘筠一并帶上船了。
他代表了船上無父無母的孩子們,他跪趴在地,誠摯的道:“我們愿意為貴人驅使。”
潘筠搖頭道:“我不能馬上給你們答復,因為我帶你們渡海,就是要送你們回鄉的,我們沒有準備長久養你們的財物和食物。”
三人連忙表示,他們給潘筠打工,自己掙飯錢。
老人道:“我們雖然年老,但還有些力氣,可以做很多事,我們還有經驗。”
女人:“我們會打掃、縫補、這次還學會了打漁,只要貴人不嫌棄我們是女子,上船不吉利,我們還愿意出海捕魚。”
小孩:“我們會慢慢長大,力氣越來越大,我們會變成貴人最鋒利,最忠誠的刀。”
潘筠嘴角微翹,這才答應留下他們。
旁邊站著的高志銘等人一臉不解:“這就是你的目的?可養一群倭寇家眷,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