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潘洪查清案子之后,四人被放出大牢歸家。
雖然確定此案是冤假錯案,岳氏的丈夫楊安的確是病死的,卻不能定陳福林誣告之罪。
因為他狡猾得很,潘洪查到最后,他來一句:“街巷之間聽得郝氏和方榮密語,聽錯生了誤會。”
這事便被壓了下去。
錦衣衛勢大,都察院的長官王文跪舔王振,和錦衣衛指揮使馬順一左一右,是王振的左膀右臂,也偏向錦衣衛。
(請)
當時潘洪一個小小御史根本拿陳福林沒辦法,就只能彈劾一封折子,讓陳福林被罰幾個月俸祿罷了。
而此時,岳氏死了,跟這樁案子相關的邱永、郝氏和方榮都死了,這就不是一句“聽錯,誤會了”就能解決的。
尤其現在還有謅氏的口供,證明賀氏案也有陳福林的影子,那一條“誣陷”之罪就少不了。
太祖朱元璋對誣陷罪的處罰特別重。
這位皇帝是個性情中人,對誣陷之人深惡痛絕,因此早早定下法律。
誣陷之人,其罪等同于其誣陷之罪。
難的,從來不是無法可依,而是要如何認定其罪。
陳福林到底是不是有意誣陷呢?
如果是,薛瑄和潘洪身上的罪名,是不是也是他誣陷的?
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已經南下捉拿王山,但案子在確定誣陷之罪這里卡住了。
不過,這都是后續的事了,一樁刑案,快的,比如這次,皇帝發火之后,不到三天,岳氏和賀氏的案子就結了;
慢的,可能年都結不了案。
皇帝似乎急于給岳氏和賀氏兩家人交代,王山還未歸案,陳福林也沒判,兩樁冤案的公告就張貼出去了。
他還派人在順天府外的公告墻,城門口,各大坊市口張貼。
幾家深陷其中的家屬在這一天特意換上新衣去順天府拿上公告,順天府外頓時哭聲震天。
薛韶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