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筠目光一一掃過他們,頷首笑道:“我學藝回來了。”
潘筠看向怒氣消下去的婦人,對她躬身行禮道:“貧道不經(jīng)允許擅自推門,打攪了。”
婦人臉色和緩,卻依舊板著臉道:“不用,道長是來找我婆婆和這些孩子的吧?你們要商量事情出去商量吧,我這里不好留客的。”
潘筠笑著應下,伸手將于婆婆扶起來往外走。
孩子們呼啦啦的跟上,瞬間就走空了。
婦人站在原地停了停,轉身走到門邊將門虛掩起來,卻沒走。
于婆婆一臉羞愧,和潘筠道:“讓小道長見笑了,我這媳婦其實沒有壞心,就是家里太窮了。”
潘筠點頭,“我知道,您兒媳面相正,是個好人。”
她道:“這世上的人,誰會不想做個樂善好施的好人呢?只是沒錢,能力有限,有心而無力罷了。像婆婆這樣傾己所有幫助這些沒親沒故孩子的,才是極少見的。”
于婆婆抹著眼淚道:“前兩日晚上刮大風,還打雷,把這棚子給刮倒了,孩子們就擠在墻根下過了兩晚,實在是冷,這才……”
“我兒子去找木料了,回頭把棚子重新支起來就能住,就是怕這兩日還住在外頭孩子們著涼……”
在大明,風寒的死亡率還很高。
潘筠看了一眼倒下的木棚,道:“既然倒了,不如建兩間泥瓦房吧,更能御寒,也更結實。”
于婆婆:“花銷不少吧?一間泥瓦房,不算床,也得五兩銀子呢,兩間就十兩了。”
潘筠道:“這筆錢我來出,只是這地……”
(請)
眾生皆苦
于婆婆猶豫不決,地她倒是有,但讓潘筠出錢……
“小道長,我們受你恩惠很多了,你去學藝之后,是一個年輕的道長每個月來給我們送糧食,后來那道長不來了,說是去考試,就是汾水村的一個村民來送,說是小道長提前給了錢的,我……我們已經(jīng)受了很多恩惠,這時候再要你給建房子……”
潘筠道:“這是山神的恩德,我只是代為行之。”
她道:“玉山縣在三清山范圍內(nèi),受山神庇護,當是山神聽到了你們的禱告,所以讓我來的。”
于婆婆連忙握拳放在胸口,默念道:“福生無量天尊,山神保佑,山神寬厚……”
潘筠等她念完后繼續(xù)道:“我聽人說,今年要比往年冷很多?”
于婆婆點頭,“今年是比往年要冷一些。”
“所以更要建泥瓦房了,那木棚四處漏風,老人孩子都體弱,我怕你們熬不住。”
于婆婆略一思索就道:“我有地。”
她指著木棚倒塌的地方道:“這一塊地是我的,可以建,連出來的這一片都是。”
“您兒子兒媳不會有意見嗎?”
于婆婆搖頭,“這地留著也沒什么用處,是以前我公爹圈下來打算給孩子建房子用的,但我就活了一個兒子,所以也用不著擴建。”
“只要不跟他們拿錢建房子,他們是不會管的,隨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