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賦,是十五歲到五十六歲的人頭稅,一般收一百二十錢,但因為漢律「賈人與奴婢倍筭」,實際收回來的算賦平均要比一百二十錢要高
更賦,即如代役錢,收三百錢,因為太便宜。大都愿意給錢讓朝廷請人去,而東漢又喜歡叫囚犯去做,和帝元興元年,戶九百二十三萬七千一百一十二,口五千三百二十五萬六千二百二十九,即戶9237112,口53256229,平均每戶577人,即一戶大概五至六人。
口賦萬錢
算賦萬錢
更賦萬錢
光是稅賦錢就收到五十三五百七十五億,就當五十萬億錢吧,加上租的就是七十五億,另外,少府所領園池的收入還沒算。
桓譚《新論》
漢宣以來,百姓賦錢一歲為四十余萬萬,吏俸用其半,余二十萬萬藏於都內,為禁錢,少府所領園地作務之八十三萬萬,以給宮室供養諸賞賜。
當然,這其中不排除這八十三億的真假,后世認為東漢年間,少府園地收入,應當是在十三億。
這些綜合起來,一年間,東漢朝廷收入可達八十八億,當然如今天下還未平,再加上戰亂,一年八十八億的收入,是不太可能,似乎六十多億也有些假!
但是要知道,魏國和后世其他朝代不同,和明朝有些相同,那就是商人的地位大幅度的上漲,由此帶來的就是商業的振興,再加上魏國不同于明朝,對于這些商人可沒有說什么不收稅或者敵收的,那完全是高收入,也因此,商人群體所帶來的稅收,導致,即使魏國還沒有平定富庶不下中原的西川,一年的收入也能夠多達六十多億錢!
六十多億錢之中,魏國的軍師方面就拿了不少,陸軍加上水師,一共拿走了將近三十億,支付給官員的俸祿又去了十多億,在去掉五億備用的,僅剩下的十五億,也就足夠內政方面使用了!
因此不要看,魏國的年收入好像是財大氣粗,但是每一年魏國近乎都過得緊巴巴的,送上來的六十多億錢,幾乎每年都沒有剩下多少,那五億備用的,也沒有那年是會完整的留下來的!
就好比如去年和今年,新收入的漢四郡和海東郡,雖然有稅收,但是出去的絕對要比進來的多,想要留下一些錢什么的,顯然是不太可能了!
也正因為此,曹操就算是想要當一個昏君,也沒有那個錢給當,完全沒資本??!
正因為一年收入達到六十億,其中拿出十萬錢,來干這個顯然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就算是已然成為了一個鐵公雞的沮授,也是稍微有些心痛的同意了。
封建時代的好處,就算上頭只要下定決心要干,那么下方的行動力也是讓后世望塵莫及的,命令下達之后,僅僅一個月,關中這個等同于后世的直轄區,就很快的設立起了飛鴿驛站!
而這個驛站也沒有讓曹操失望,不但讓朝廷中央和地方官員加強了聯系同時加強了控制,也讓老百姓之間的交流變得頻繁了起來!
一封信只要一錢,這對于老百姓來說,是完全可以花費的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