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是用挖人祖墳的方式籌集糧草了。
是真的很難啊,現在的軍隊規模已經到了一千五百人左右,每天吃掉的雜糧米就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還有馬匹的飼料。
要不是木婉清每天掐著賬本,還真的很難保障。
劉峰仔細地盤算后。
“那么這樣吧,我先拿兩千五百石粗鹽吧。”
掌柜的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目光看著劉峰。
這可就是三千多兩銀子啊,對于一個剛剛拿到文書的小鹽商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這人,難道是自己看走眼了嗎?
鹽田可是不欠賬啊。
這么多銀子可不是固定下來的資產,而是完完全全的流動資金啊。
“好啊,好……。”
看見劉峰已經將銀票拿在手里,這位掌柜的立馬就是激動起來了,這可是大生意啊。
老板還不給她送個姑娘來犒勞他,這么一筆生意,比得上往年全部的粗鹽出貨量了。
“老板啊,恕我眼拙,您不要生氣,我們這就去寫契約。”
他能不激動嘛。
整個大黎千萬人口,每年的鹽消耗加起來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大多數都是海鹽。
幽州的這點產量在整個大環境下微乎其微。
就拿他們的這個鹽田來說,年產量六千到八千之間,就算是整個幽州的鹽田全部加在一起,年產量也不過七萬。
這些數據,都是從周望貴這個鹽鐵使大人口中聽來的。
就拿這個鹽田來說,其中還有兩千左右的細鹽,其他的就是粗鹽,但是即便是粗鹽,老百姓也是省吃儉用,一年的消耗量不及產出量。
所以鹽田的粗鹽每年都會有庫存。
所以劉峰一下子拿走的就等于是整個幽州老百姓的用鹽量。
不過即便是價格便宜了一些,但是在整個制作和出貨的過程中,鹽田的投入并不多,所以,最賺錢的還是鹽田。
按照二兩多銀子的價格全部出手,這兩千多石全部出手利潤也就是千兩左右。
但是這還只是毛利潤,其他的成本要是刨去……。
現在就可以明白了,為什么劉峰買下這么多的粗鹽,會讓掌柜的這么驚訝了。
那是因為別的鹽商拿鹽可不敢這么拿啊。
不過掌柜的怎么也不會想到,這些鹽到了劉峰的手中,最后賺錢會是一個無法估量的數目。
劉峰已經想清楚了,細鹽是怎么來的,還是粗鹽做出來的,鹽田這點提純技術怎么和他相比啊。
回去以后,按照他的高科技,完全可以對這些鹽做二次加工,分出四類出來,一等,二等,三等人吃,最差的四等鹽還可以用來喂養牲畜。
劉峰一邊收拾契約,一邊安排武三通去城里雇傭牛車,來的時候拉貨的馬車都被陳不疑帶著那些家屬的東西帶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