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學與縣學不同。
縣學的作息時間是順天府制定的,每天卯時末(早上七點)晨讀,辰時中(上午八點)先生開始授課,酉時初(下午五點)散學。
社學是鄉下蒙學,學生都是小孩子。作息時間由社師掌握。
齊家村的社學,每天早上巳時初(上午九點)到校,每天下午未時末(下午三點)放學。
第一天上學的小學生們,興奮的度過了一個上午,搖頭晃腦的使勁喊。
下午的時候開始就開始打蔫,小肚子餓的癟癟的。因為他們沒有吃午飯。
鄉下農村都是吃兩頓飯,他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午飯。
終于到了放學時間。
齊承大走進學堂,對著這些小學生們宣布:“散學!”
剛才還有些奄奄一息的小學生們,立馬就精神起來。
朝著齊承大拱手作揖:“先生再見!”
齊承大點了點頭,背著手,施施然走出了學堂。
大家眼巴巴的看著齊承大走遠了一些。
就拎著小書包,一股腦的沖出學校,餓著小癟肚子往家跑。
齊正彥也跟著他們一起跑,他也餓了。
他現在是一個小少年,用不著邁著西方步冒充小老人。
李慧蕓己經做好了晚飯,等著兩個讀書的兒子回來吃飯。
“大哥回來了!二哥回來了!”
等候在大門口的齊若蘭和齊正禮,讓齊正彥和齊正麟體驗一下什么是熱情似火。
兩個小孩子一個人拉著一個哥哥的手,往屋子里面使勁拽,臉上笑嘻嘻的。
“正彥、正麟,快吃飯。讀了一天書,餓了吧?”
李慧蕓看見兩個兒子就歡喜,長得多精神吶!都是讀書人呢!
齊承澤也高興得很,招呼兩個兒子:“正彥、正麟,快上炕!你們的娘給你們煮了面。
你們倆再晚回來一會兒,面就坨了。”
李慧蕓晚飯做的是手搟面條、打鹵面,一大盆面條,一小盆鹵。
李慧蕓給兩個兒子都盛了一大碗面條,澆上了一大勺子肉湯鹵子。
“正彥、正麟,快吃飯,吃得飽飽的,好有力氣讀書。”
李慧蕓聽別人說了,讀書很辛苦,需要吃一些好的。
“謝謝娘!”
齊正彥和齊正麟一個人摁住一個大碗,“禿嚕、禿嚕”,一碗不夠,還得再來一點。
齊正山回家吃的也是面條,兩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