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正彥請工匠,在院子里面,按照貢院鄉試的考棚標準,蓋了兩間考棚。
貢院的每一間考棚都標有房號,按照天地玄黃的順序,和考生的考號對應,又叫號房。
齊正彥和齊承大的座位號現在還不知道,就不寫房號了,一個人分一間號房完事兒。
每間號房長西尺,寬三尺,高六尺。
兩側墻壁,離地三尺高的位置,有一道凸起的磚坎,一塊西尺長、一尺半寬的木板,放在上面,就是一條長凳子。
離地西尺高的位置,也有一道磚坎,長木板放到上面,就是書桌。
兩塊木板都安放在三尺高的磚坎上面,就是晚上睡覺的床。
很凄慘,就這么大點的小號房,要在里面蜷蜷九天!
這個小號房還是進化以后的產物。
很久以前的號房是木板房,明英宗天順七年二月初九,會試。
天氣寒冷,考生在號房內生火取暖,引發火災。
參加會試的舉人們,被鎖在貢院里面無法逃脫,被燒死的舉人達到九十多人。
從那以后,木板房變成了磚瓦房。
這個號房,無論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個磚瓦砌成的籠子。在籠子里面縮縮九天,出來,就完成了籠中對。
兩間號房是挨著的,號房里面有一個炭爐,一個清水桶,一個凈桶,一根大蠟燭。
生員進入號房以后,吃喝拉撒全在里面。
如果要到外面解大手,需要請示,在試卷上面蓋屎戳子,很惡心人。
考官一般看到這個屎戳子,十有八九就把這份試卷淘汰了。
參加鄉試的生員們,輕易不敢冒這個險,都是想辦法解決。
用襪子什么的包裹起來,每一場考試結束的間隔出去扔掉。
這個更惡心人,考場那個味道能熏死人,還容易傳播疾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齊承大和齊正彥做好了戰斗的準備。
提前兩天節食,減少排泄物。
到了正日子,兩個人沐浴更衣,提著考籃。
考籃里面裝著肉干、糖塊、方便面,這些能量高、水份少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