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筵一首持續到午后申時初(下午三點左右),方才進入尾聲。
順天府尹和順天府學政說了幾句誡勉鼓勵的話,離席走了。
齊正彥的名次靠后,座位也靠后,而且酒酣耳熱的,也沒有聽清楚他們說的是什么。
齊正彥到明朝來了這么久,沒有喝過酒。
今天不喝不行,各位高官的面子不能拒絕,諸位同年的面子也不能駁。
年齡小不是借口。還有一個新科舉人的年齡比他還小半歲的呢。
那個孩子叫鄭秉宣,京城人氏,具體是誰家的孩子不知道,不好問。
小書呆子,喝了一杯酒,就傻呵呵的坐在那里一首笑。別人都不好意思勸他酒了。
齊正彥原本也是有喝一杯酒,就裝醉的想法。
但是,二十年的陳釀狀元紅,玉碗盛來琥珀光,名頭很吉利、不喝很可惜。
酒里面添加了枸杞、桂圓,喝起來還挺好喝。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鹿鳴筵還發放禮物呢!
禮物裝在一個很精致的竹筐里面。挺大的一個竹筐,編制工藝精湛,工藝品的級別。
酒席散盡,齊正彥提著竹筐,樂滋滋的跟著大隊人馬走出了順天府衙門。
“劉兄回見!”
“王兄回見!”
大家在衙門口前,互道回見,分散而去。
鄭秉宣也提著竹筐,呲著兩個大板牙,“正彥兄,回見!”
這個小書呆子挺狡猾的。
齊正彥把竹筐換到左手,抬起右手拍了拍鄭秉宣的肩膀,“秉宣賢弟,再見!”
鄭秉宣笑嘻嘻的,裝醉這個事兒吧,誰先裝醉誰就醉了,后面的人就不好意思裝了。
總不能說府尹大人一杯酒,把兩個新科的小舉子都給喝醉了吧。那不像話呀!
“小少爺,小少爺!”
兩個黑衣小帽兒的下人,帶著一頂二人抬的轎子,把鄭秉宣裝到轎子里面接走了。
“三哥,我們來了!”
齊正安和齊正民、齊正杰,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