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齊正彥自己是秀才相公了,程祿就更不敢騙齊正彥了。
齊正彥放下茶杯,問道:“正山,你在咱們武清縣看到哪里有玻璃了?”
齊正山想想,除了程子安家,他好像真的沒有在哪里見過玻璃。
齊正山搖搖頭,“沒有。”
武清縣沒有賣玻璃的,別的地方也未必見起有。
不然,齊正彥也不會到通州來尋找。
玻璃現在還屬于奢侈品,沒有走進百姓生活,它還在高門大戶間徘徊。
它徘徊不徘徊是它的事情,理解不理解是齊正山的事情。
齊正山就不理解齊正彥為什么要在通州買玻璃。
“三哥,咱們要買玻璃,可以和齊相公說啊?
他們家運輸貨物的時候,給咱們捎到武清縣城不就可以了嗎?
程相公肯定不會要咱們一兩銀子一塊玻璃的。
齊正山的閱歷有限,許多事情他不懂,需要齊正彥給他解惑。
齊正彥愿意給他解惑,這是在教他,讓他長見識,讓他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怎么去思考,怎么去應對。
單一角度考慮問題不可取。
“正山,你知道程相公有哥哥、有叔叔是吧?”
齊正山點頭。
齊正彥繼續:“程家,是一個大家族。聚源商貨行是程家的,不是程相公一個人的。他做不了主。
咱們為了節省一點銀子,去找程相公,會讓他很為難。
正山,你知道在店鋪里面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讓你說話嗎?”
齊正山問:“為什么?”
為什么不讓他說話?他說話,人家能把他的牙打掉不成?
“因為,那個伙計可能不知道齊相公是誰。”
資訊不發達的時代,一個小伙計不可能了解主家的情況。
尤其是主家在外地的親屬,他根本不可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