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三十七年,大明朝己經開始了它風雨飄搖的腳步。
天災頻發,流民日眾。徐州農民起事,占領如皋縣城,殺死如皋知縣。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
雖然起義被鎮壓下去了,但是,卻開了頭,以后別人會有樣學樣的。
“正彥哥!”
齊正民站在路邊,打斷了齊正彥的思路。
齊正彥停住腳步,問道:“有事?”
齊正民臉有點紅,走到近前,“正彥哥,你進京趕考,可不可以帶著我去?”
齊正彥皺皺眉,“你去做什么?”
齊承大在縣學蹭課,在社學三天兩頭不露面。
齊正民在社學當老大,教學生們讀書識字,算是半個先生。
齊正民嘎巴嘎巴嘴,“正彥哥,我跟著去看看。”
齊正民這輩子科舉無望。是齊承大說的。
科舉考試不是努力用功就可以的,死記硬背沒有什么作用,需要有悟性。
八股文的格式誰都知道。
破題是首要,有的人可以一語中的,十幾個字、二十幾個字就可以闡明含義,字字珠璣。
有的人寫一萬個字,也道不明白。
這個東西不是先生使勁教能教會的。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師傅領你進門,你把著門框不進來,誰也沒轍。
齊正彥不是因為齊正民不能科舉瞧不起他。
齊正民還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
天底下不能科舉的人多了,干別的未必就不行。
齊正彥不想帶齊正民的原因,是因為齊正民是族長齊長衡的大孫子。
這孩子在外面出點事情,會有閑話。
“正民,你爹知道你要跟我進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