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中國的威脅下,印度總督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拉攏那些印度土著,甚至承諾在打敗了中國之后,就給印度人最高的自治權。
這使得英國將大量印度土著綁上了他們的戰車。
大量的印度人應征入伍,現在的英印軍總兵力已經擴充到了四百萬人(大部分都是被強行拉來的壯丁)。
這樣龐大的兵力,已經遠超英法兩國在歐洲戰場上投入的總兵力了。
當然,對于有著三億人口的印度來說,征召四百萬軍隊并沒有多大的問題。
只不過,要將這些印度軍隊全部武裝起來,那才比較麻煩。
即便英國從國內運來了大量的輕武器,加上印度自身的兵工廠生產出來的武器,也只能做到為這些軍隊人手發放一支步槍而已。
至于機槍,大概要一個連才能夠分到一挺。
至于重機槍和火炮,那就更加的稀少了,一個營能夠分到一兩門迫擊炮那都非常不錯了。
這一任的印度總督、印度副王是哈丁伯爵,全名查爾斯哈丁,他是1844~1848年印度總督亨利?哈丁爵士之孫。
1880年進入外交界,1904年任駐俄國大使。
1906年任外交部常務次官。
1907年封貴族,并被任命為駐印度總督。
雖然印度總督、印度副王這樣的職位在英國來說向來都是最肥的職位,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06年協約國和同盟國開戰。
這個時候,印度總督、印度副王的職務可就成了燙手山芋了。
在上一任的印度總督離職之后,英國政府就開始研究印度總督的接任人選。
只不過,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
很多英國貴族都不愿意擔任印度總督,生怕一當上總督之后,中國人就打來了。
就像是荷蘭的印尼總督一樣。
因此,即便印度總督可以撈到不少的財富,但很多的英國貴族還是對這個職位非常的畏懼。
最后英國政府不得不決定讓查爾斯?哈丁男爵出任印度總督和印度副王,查爾斯哈丁伯爵無法推脫,不得不前往印度上任。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總督府從加爾各答遷往德里,以求保證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