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條,條約簽訂之后,中日兩國結束戰爭狀態,中國將幫助日本恢復經濟。
《中日和平條約》的簽訂,使得中日兩國的戰爭徹底畫上了句號,自此以后,日本將再也不能威脅到中國。
簽訂完了條約后,明智倭王1行并沒有在中國久留,這個地方對明治來說是1個傷心之地。
中日條約的簽訂讓日本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喪失了挑戰中國的資格。
但是對于普通的日本人而言,卻是難道的松了1口氣。
戰爭結束了,中國解除了對日本的封鎖,他們也不用再忍饑挨餓了。另外,中國開始在日本大規模的招募筑路工人和開礦的工人,包吃包住,每個月給8華元的工資。這頓時引起了整個日本的轟動。
8華元可是相當于十萬日元啊!還包吃包住,這可是高工資啊!(因為中國對日本的封鎖導致日本國內物價飛漲,再加上日本大量的外債導致日本不得不大量印刷鈔票來還債,這導致日本通貨膨脹嚴重,僅1899年下半年日本的物價就上漲了1百倍。)
于是大量在戰爭當中失去了1切的日本人,趨之若鶩,爭先恐后的報名,準備前往中國做工。
同時為了償還債務,日本政府也起到了引導作用,他們主動向中國提出,中國需要的工人,將由日本政府派遣。這相當于日本又從中過了1到手,剝削了那些日本人1筆。
中國方面開出的工資是8華元每月,但那些日本人拿到手的,只有5華元,其余的3華元,都被日本政府拿走了。
在未來的幾年間,日本政府1共向中國提供了3百萬的工人。這些日本人,負責修建了中國的鐵路網和公路網,以及新并入版圖的那些領土的基礎設施。
各大礦山當中,也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不過,5年的合同期滿之后,活著回到日本的,只有不到1半的人,剩余的人,都在工作當中死亡了。
修路和開礦,本來就非常的危險。加上中國根本就沒有把這些日本人當人看,明說是包吃包住,但吃的比豬還差,睡的比狗還晚,加上工作條件艱苦,很多日本人都撐不住。
不過,每1個死了的日本人,中國方面還是支付了2十華元的撫恤金。只不過,這筆錢有多少發到了那些死去的日本人的家屬手中,這個就不知道了。
同時,中國也開始大規模的向日本轉移高污染的工業。全國百分之8十的造紙廠、水泥廠以及印染廠等等高污染的工廠,全部都轉移到了日本。
日本不僅人口便宜,稅收抵,還不用花錢保護環境,這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潤和競爭力。而日本政府也得到了稅收。
只不過,環境卻被污染了但日本政府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他們只在乎錢。
【作者題外話】:小日本終于被打服啦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