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看清了報紙的內容后,李福安只覺得自己的腦子,轟然炸響,他被這個消息,完全給震驚了。
“怎么會?中堂大人怎么會就這么去世了?不,這肯定是謠言。”李福安拼命搖著頭,滿臉的難以置信。
但隨后,他就想到,這可是北洋日報,向來是北洋的喉舌,怎么可能會亂發消息呢?
那么,結果只有1個,那就是李中堂真的逝世了。想到這里,李福安頓時感到悲傷無比,多虧了李鴻章李光宗爺孫2人,他們才能過上如今的好日子,如此的1個大善人如今卻逝世了。
1瞬間,李福安感覺自己眼睛濕濕的。
這樣的場景,在天津的街頭普遍發生著。
整個天津,都陷入了悲哀之中。不少在北洋任職的人,更是哭的昏天暗地,昏厥過去的人都不在少數。北洋的崛起,使得大家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在他們的眼中,北洋的領袖李鴻章就是救苦救難的神,是他們的信仰。
如今李鴻章逝世,讓他們怎么能夠不悲痛呢?
并且,這股悲慟,以成都為中心,快速的向4周蔓延著。很快,不到1天的時間,凡是通了電報的地方,都陷入了1片悲傷之中。川西的民眾,無論身份和地位,無論是在做什么事都哭的昏天暗地的。
同1時間,直隸總督府也發出了命令,要求北洋各地指揮使和將領將工作全部交給副手處理,至于本人則趕往天津參加李鴻章的悼念儀式。
而這些來北洋重臣在接到命令后,所以人都不敢耽擱,他們逝世,對他們的打擊也非常的大,同時,也讓他們陷入了悲傷之中。
不過,這些人更知道,他們此去天津,除了參加李鴻章的悼念儀式之外,恐怕還有李光宗的接任北洋的儀式了。
大部分的人對此,并沒有異議。子承父業,這是中國亙古不變的道理。另外,李光宗這兩年的表現,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同。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由李光宗來統帥北洋,并不是1件壞事。
……
至李鴻章逝世的消息發出之后,前往總督府悼念的人就絡繹不絕。當然,這些都是北洋的政府、軍方以及社會上的頭面人物。
至于那些百姓,則是沒有這個機會的。即便他們想要寄托對李鴻章的哀思,但總督府豈是能夠隨意盡出的。不過即便是這樣,還是每天都有不少的人自發到總督府外面的廣場上,給李鴻章焚香燒紙之類的。這足以說明在李光宗的帶領下,北洋轄區內的百姓生活是真的好了,他們是真心是愛戴李鴻章李光宗爺孫2人。
所以對此,總督府也沒有阻攔,只不過派遣了人員控制,避免出現安全問題等等。
在李鴻章的后事處理事項中,出殯的那1天,會環繞天津1圈,到時候天津乃至直隸的百姓,自然能夠有機會給李鴻章送行了。
總督府內,暫時也只接受重要人物的悼念。
各國駐天津的領事,也在逝世這件事,各國代表的表情也不全都相同。
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對李鴻章逝世這件事表現得十分平淡,畢竟這件事和他們沒多大關系。至于如英國,德國這樣和北洋關系密切的國家,則是非常關切和擔心。因為北洋政權的順利交接代表著他們未來能不能繼續合作。
但還有不少的領事,表面悲痛惋惜,實際上心里卻是笑開了花。如剛剛在北洋手下吃了敗仗的俄國公使。
他們在得知消息后即高興又憤怒。
高興的是李鴻章死了,這對于北洋來說是1個巨大的損失,而北洋是他們的仇敵,仇敵損失了,他們自然也就高興了。而憤怒的是,李鴻章死的不是時候,要是李鴻章能夠提前幾天在合約簽訂前死的話,那么說不定和談就是另外1種結局了。
最后則是滿清方面,他們也特意派遣了人趕來悼念。或許是因為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原因,這1次從京城來悼念的隊5竟然有兩支。遠遠看去,陣仗很大。不知情的還以為滿清這是多在乎李鴻章呢!
不過,即便是傻子都知道,李鴻章逝世了,最為高興的應該就是滿清了吧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