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大事不好!俄國人動手了!”盛京北洋海軍衙門內,鄧世昌火急火燎的跑到了辦公室內,對著李光宗匯報道。
“俄國人動手了?在那里?”聞言李光宗猛的抬起了頭。
“在朝鮮海域以東170海里處,當時靖海號正在進行出航試驗和巡邏任務。但在任務中卻碰見了俄國艦隊,也就是在此時俄國人對靖海號發動了攻擊。此次戰斗靖海號有19人戰死,65人受傷,傷者已全部送到醫院。另外靖海號也中彈3發,不過并沒有大礙,現在已經進入船廠修整。”鄧世昌詳細的匯報道。
“真是難以想象在如今的局面下俄國人竟然還敢和我們動手。”聽完了鄧世昌的匯報,李光宗心中滿是疑惑。
他想不明白,為什么俄國人敢對自己北洋動手,他們不是應該先著手對付日本人嗎?還是說俄國人已經狂妄到認為自己可以同時對付北洋和日本兩支海軍。
“少帥閣下,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1旁鄧世昌詢問道。
“接下來該怎么辦?當然是要向俄國人討個說法。我北洋和大清不同,可不是他們想欺負就欺負的。”李光宗冷冷的說道。
不管俄國人究竟想干什么?但他們率先襲擊了北洋的軍艦這是鐵1般的事實。自己必須要有所行動。要不然豈不是會被世界各國小瞧,更何況,現在時機已經成熟。自己早就想著該如何介入日俄戰場,現在俄國人正好把參戰的借口送給了自己。
緊接著李光宗便開始下達了命令“:
“命令艦隊全部進入作戰狀態,所有官兵取消休假,回到各自崗位,準備戰斗。”
“另外6軍方面黑龍江和西蒙古1線部隊也要進入警戒狀態,防止俄國人突襲。”
“是,少帥。我這就去擬定命令,隨后發布全軍。”在李光宗說完后,辦公室旁1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站了起來。他叫做沈從文,是留過洋的高材生,在進入北洋后,因為表現出色被分派到了李光宗這里擔任秘書。
……
隨著司令部的命令下達,安靜祥和的北洋內部立刻進入了作戰狀態,無數的士兵返回了自己的崗位,隨時準備戰斗。
時間來到,1896年10月14日,在1陣陣汽笛聲中,北洋艦隊,這支遠東第1大艦隊緩緩駛出了軍港,開始向著大海駛去。
在朝陽的映襯下,北洋艦隊大大小小15艘戰艦排成兩條戰列在海上航行。
其中鄧世昌和黃得功分別率領覆日,滅日航行在主力艦隊前方150海里處,以16節的航速行進,他們的任務就是擔當艦隊前衛,雖然這兩艘軍艦在1892年設計的,但領先的設計水平和性能依然讓這兩艘軍艦處于世界裝甲巡洋艦中的領先行列,
尤其是在戰前,李光宗為其換上了新式的測距系統,并完善了火控信息的傳遞方式。這讓這兩艘軍艦更為強大,根據李光宗的估算,覆日級的戰斗力與俄國的俄羅斯級大致相當,但遠勝于留里克級。在戰斗中,他們將負責對抗對方的裝甲巡洋艦,搶占陣位以及必要的時候參加主力決戰。
位于艦隊兩側的是北洋最近研制的靖海級雷擊巡洋艦,這1類型的軍艦北洋總共建造了4艘,分別為:靖海,寧海,平海,豐海。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擔任艦隊護衛,并在必要的時候掩護雷擊。
之后便是艦隊中央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劉步蟾指揮的戰列艦編隊。天津號,盛京號兩艘戰列艦宛如巨獸1般在海上航行,高達1萬4千噸的排水量讓他們宛如巨山1般,他們裝備的6門10英寸主炮搭配上李光宗研制的新型炸藥其威力1點不弱于俄國勝利級的12寸主炮,甚至因為10寸炮的射速更快。在某些時刻天津級的10寸主炮甚至可以壓制住勝利級。另外天津級那更加優化的水下防護體系讓整艘戰艦有更好的抗沉性。
他們是北洋艦隊的基石,是北洋艦隊賴以稱霸遠東的最重要的保證,是碾碎對方脊梁的磨盤。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北洋艦隊敢于俄國遠東艦隊展開決戰。
而在主力艦隊后面,則是北洋水師的魚雷艇編隊,這些裝備著2座3聯裝魚雷發射管的400噸魚雷艇由高干統1指揮。他們的職責是在戰場中尋找合適的機會對俄國軍艦進行雷擊。而除了雷擊任務外,雷擊編隊的另1項任務則是作為快速通報艦去使用,配備電報系統,擁有25節高航速雷擊艦完全可以擔任這項任務。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