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政府4處游走試圖尋求幫助之時,在朝鮮半島上日本6軍也沒有閑著。廣島師團在月峰山被殲滅,全師團3萬人只剩下不到4000多人逃了回來,就連師團長上井光島也被擊斃,吃了這么大的虧,日本6軍當然忍不了。
于是在得到戰報的第2天,時任日本朝鮮戰區總司令的乃木希典便集結了仙臺,大阪兩個師團近6萬人的兵力,準備再次進攻平壤。
這1次乃木希典吸取了廣島師團戰敗的教訓,他發現已經在平壤駐防多日的清軍工事修建的十分堅固,尋常75毫米炮難以摧毀,于是他直接報告給東京大本營,讓其從國內天皇直屬重炮部隊中抽調了1批大口徑火炮用于支援。
在攻堅戰中,最關鍵的就是炮兵。為了能1點點敲掉在清軍在平壤周圍的各種工事。乃木希典可謂是煞費苦心,上井光島已經證明了人海戰術對裝備了大量機槍和迫擊炮的清軍來說基本無用,而且人家還占有地利。所以乃木希典和部將合計了1下,決定要充分運用火炮來對付清軍。他將部分75毫米山炮分配給各個攻擊大隊,用于伴隨步兵進攻,用直瞄火力對付隨時出現的火力點。而大口徑臼炮則是在遇上了山炮打不到或者無法摧毀的目標時才使用,以此來保證最大火力。
在確定好了火炮之后,在補給方面,乃木希典也十分的重視,他可不想等仗打到1半的時候,因為后勤補給跟不上來而功虧1簣。
在仁川港被毀后,雖然日本海軍按照協議在釜山灣開辟了登6場,用于補償6軍。但這里距離前線太遠了,1旦前方戰事吃緊,這里能不能保證物資供應很難說。所以為了能夠前線部隊提供足夠的物資和兵員,乃木希典專門征召了大量的朝鮮農夫加入到了前線的部隊中,并且專門抽調了3個騎兵大隊,來負責運輸線的安全。同時他還要求日本政府大量雇傭美國和俄國的商船沿著海岸線為日本軍隊運輸物資。(歷史上清日雙方都雇用過外國商船為軍隊運輸物資)另外考慮到攻打平壤要越過大同江,乃木希典還命令各個部隊著重增加了工兵的數量。
可以說為了全殲朝鮮清軍,在近1個月的時間里乃木希典已經盡最大努力準備了。
就在日軍緊鑼密鼓準備的同時,張樹聲也沒有閑著。這些天以來,他不斷的翻看著當時與日本廣島師團作戰時的戰報,以此來了解日本軍隊的戰力,同時他還派出了大量斥候,用于搜集來犯日軍的情報。
根據張樹聲得到的情報,這1次來犯的日軍是經過精心準備的,為了對付自己的防御攻勢,他們從日本國內運來了大口徑重炮。所以為了抵消到日軍的火炮優勢。在防御工事的修筑上,張樹聲選擇以暗堡為主,明堡為輔。同時設置大量的機槍、迫擊炮預設陣地,并用交通壕鏈接。而且在主陣地后方,還設置了多道防線,1方面防止1點突破全線崩潰,另外在戰術上,也有極大作用,考慮到日軍進攻都是炮兵轟擊過后步兵突擊,所以為了減少日本炮兵對部隊的傷害,在日軍開始進攻時。主陣地只留下部分警戒部隊,主力部隊則在2線待命,然后在炮擊過后,再進入陣地作戰。
在輕武器配備方面,張平通過實戰檢驗得知,在沒有堅固的城墻工事的保護下,重機槍組因為自身重量較大,所以機動起來十分的不方便。1旦被發現,8成要被敲掉,所以張平建議重機槍部隊要分散開,單獨組成1個個火力點,這些活力點不要同時進行射擊。以此來提高支援火力的生存能力。
在炮兵方面,北洋新軍的火炮和日軍相比是各有千秋,北洋火炮速速快,精準度高但是口徑卻沒有日軍的大,所以1旦雙方對轟,搞不好會被日軍壓制。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張樹聲將北洋的75毫米野戰炮分別布置在2種地方,1種是高山上,利用高度優勢來提高火炮的射程,在遠距離對日軍炮兵陣地進行打擊。另1種則是布置在加固掩體中,在對前線提供火力援助的同時,還可以保障自身的生存能力。
同時,為了增強火力密度,李光宗還特意下令北洋境內各兵工廠全部進入戰時狀態,加班加點的生產火炮,然后第1時間通過戰艦運送到戰場上來。
從總體布置上來講,平壤的整個防御體系強調的是有多層防線構成縱身,大量設置反斜面陣地,側打、倒打陣地。大量布置雷區。組成了由重機槍和迫擊炮為主的火力網。同時多層防線的設置使得整個防御體系有足夠的縱身,有效防止了1點被突破全線潰退的局面。同時為了保證后路的安全以及隨時支援前線,張樹聲還留下了1定數量的預備隊。
在確定好了防御工事與火力布置之后,對于此次參戰的主體“軍隊士兵”,李光宗也沒有忘記。此刻駐守在平壤的8萬清軍中,北洋新軍只有不到5萬。剩下的則是依克唐阿的奉軍和朝鮮軍隊,這些士兵打順風仗還可以,但如果讓他們駐守防線,1旦傷亡過大,或者戰局不利。很有可能就會士氣低迷引發叛逃,嚴重的可能造成全線崩潰。
于是在李光宗的建議下,張樹聲直接搞出了”大清“版的縱深防御,除了前哨外,在主陣地后方設置了第2甚至是第3道防線,別的不說,至少潰兵下來后,能有1個地方重整吧?然后在關鍵點設置堅固的半地下式工事作為支持點,以便在陣地失守后,不至于全線受到影響。
最后,為了徹底激發這些舊軍的潛力,李光宗和張樹聲,依克唐阿等人進行深入的研究后,決定有如下措施,第1,在戰場上殺死1名日軍,直接獎賞1兩白銀,若是殺死日軍軍官則根據軍銜高低,獎勵10兩到1萬兩白銀不等。第2,若是不幸戰死沙場,朝廷可以1次性給予150兩銀子的贍養費。
至于第3點也就是最后1點,對于北洋士兵的觸動是最大的。那就是若立下戰功,可以安排自己家中的兒女或者兄弟姐妹,進入北洋轄區內的工廠就業,待遇從優。北洋工廠內的待遇,別人或許不知道。但對于北洋內部人員可是很有吸引力的,或許是李光宗上輩子見慣了打工人的苦難,這1世在他的工廠中,工人的待遇十分不錯,1名普通工人1個月的工錢大約為12兩白銀,這幾乎是大清其他地區百姓的30倍了,所以能夠進入北洋工廠上班,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人上人。那狀態就相當于后世進外企了1樣。
當然,這些豐厚的福利是以奮勇作戰為前提的,如果臨陣脫逃或者抗命的話,不僅什么都得不到。而且還要被抓起來槍斃。你還別說,李光宗的這“蘿卜加大棒。”的政策確實比那些空喊忠君愛國口號啥的強多了,在政策出臺,尤其是李光宗直接將1箱箱白銀打開放在眾人面前后,所有人不管是北洋士兵還是清朝舊軍又或者是朝鮮士兵,每1個人都興奮的嗷嗷叫。恨不得現在就上戰場殺敵。
【作者題外話】:4更!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