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晉國還有和戎之策,這讓各戎狄部族非常安心。但現在的晉國,是六卿各自擴充勢力的年代,將其封邑附近的戎狄部族給滅了,就可以將領土、人口、馬匹、財物都充入自己家族。
在陰戎部落的強烈要求下,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將散居于晉國各地的陰戎部眾遷入楚國境內。土地本就是你晉國的,至少咱大楚保住了人口、馬匹、財物。
兩國不斷搶奪戎狄資源,那其他的列國諸侯呢?
這個時候的春秋江湖,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天下大亂。
我們講晉國的歷史,不得不騰出手來講講世界局勢。因為局勢的變化,是晉國這個中原霸主亮相江湖的必要條件。我們一個一個講。
公元前524年,鄭國、衛國、宋國、陳國居然同時發生大火,四國損失慘重。也許是天災,也許是人禍,但伴隨著這場大火災,各國都出現了亂象。
亂成怎么樣?反正就是亂成一鍋粥的樣子,我們在后面慢慢道來。
現在需要講的是周王室。
天降大火于四國,這在當時是了不得的大事。許多史料記載了那場大火,大家得出一個結論是天子無道,故遭天譴。
此時的天子正是周景王,就是前幾年譏諷晉國大夫籍談數典忘祖的那位精通歷史的仁兄。他此時最需要的是錢,所以他居然會趁著王室大喪之時還向晉國討要禮器,這才有了數典忘祖這個典故。
雖然,周景王時的王室已經很窮很窮了,但周景王卻有著一顆賺錢的腦袋。史料記載,公元前524年,周景王實施了“鑄大錢”政策。
什么是鑄大錢政策?
用現在的經濟學相關知識講,就是發行巨額面鈔!
周景王發行巨額面鈔,目的就是為了搞錢。如果放到后世,周景王絕對可以在經濟學領域有所造詣。他顯然是一個經濟學家,因為窮,他便思;因為思,他才變;因為變,才可通。這就是窮則思變,變則通。
這不就是改革么?
是的,周景王搞了一個貨幣制度改革。
周景王的貨幣制度改革理論很簡單,原來市場上流通的是一種小錢,比如十個小錢便可以買一袋米,這是小錢的價值。
周景王發行的大錢,那是一個大錢買一袋米,這是大錢的價值。即一個大錢等于十個小錢。
有沒有問題?
表面上看沒有。但實質上,周景王就將大錢發行出去,將原本老百姓手中的小錢給收了回來。
奧妙在于用于鑄大錢的銅合金是多少!
是多少?
據說,僅僅是相當于兩個小錢的量!
這便是周景王賺錢的奧妙所在了:他用了原本兩個小錢的銅合金,鑄就了相當于十個小錢的大錢,整整賺了八個小錢的銅合金,整整四倍的巨額利潤!
這賺來的銅合金再次融成大錢,保證了周景王源源不斷賺取利潤。
看來,天子周景王是要發大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