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克等人還去了秦國,分別見了長公主和秦伯,有意讓秦國出面扶立國君。
主公,您的機會來了。臣估計,不幾日,秦國將派人來與您相見,到時您可要把握住機會哦。”
夷吾激動萬分,這個消息的威力實在過大,夷吾一時有些手足無措了。
對夷吾來講,這真如同天上掉下餡餅來了,而且直接蓋到他的頭上!
夷吾雖與重耳一樣,一時不知所措,擔憂此番回國會不會有危險。
但他比重耳要明智的一點是,他明知可能有危險,但仍勇敢面對!
他與呂省、郤芮等忠心追隨于他的親信充分研判局勢后,得出的結論是兩點:
一是機會既然來到,必須抓住,否則將遺憾終身!
二是如何抓住機會才是關鍵,那就必須緊緊依靠晉國內外兩支力量,穩穩地坐上君主之位。
這才是明智的!
應該說,夷吾自一開始便是明智的!我們先把他的回國繼位一事放一放,把夷吾之前的事交代一番吧。
夷吾當然是一個好青年,他與哥哥重耳以及當時的世子申生被認為是晉獻公八個兒子中最賢的三個之一。
而且,這三兄弟感情還挺好。由于晉獻公受寵妃驪姬的惑亂,疏遠他們三兄弟,世子申生最后被迫自殺,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都受到了牽連,被迫逃離晉國。
當時,夷吾非常憤怒,他的第一反應是反抗!
在他看來,他沒有罪,大哥申生更不可能弒父奪位!哪怕是申生真這樣干了,自己也沒有參與過!
那時的公子夷吾正奉命駐守屈城。所以當晉獻公來召他回絳城時,他敏銳地感覺到不能回去,回去則必死無疑,因為父親已經發昏了!
重耳與夷吾不同的是,重耳雖然也不敢回去,但當聽說晉獻公派兵來討伐時,重耳立即撒丫子跑路了。
但夷吾不甘心,他是奮起抵抗了一番,結果還將晉獻公派來的部隊給打敗了。只是到后來,實在扛不住晉國大軍討伐,夷吾才無奈逃亡。
夷吾的逃亡路線本與重耳一樣,去翟國。因為翟國是晉國的鄰國,而且晉國周邊戎狄部落中,這個翟國是國力較強的一個。
但夷吾慢了一步,因為重耳先逃去了翟國。夷吾認為,兩人都流亡到翟國的話,會引發父親率軍征討翟國,兩人都不得安寧。
夷吾與郤芮商議后,決定投奔梁國。
夷吾認為,梁國不但是晉國的鄰國,而且靠近秦國,而他的姐姐穆姬現在是秦國夫人。
自己一方面可以迅速掌握晉國的情況,另一方面萬一有難也可以再逃到秦國去。
秦國不但是大國,而且姐姐在那里,可以得到足夠的照顧。
應該說,夷吾的選擇要比重耳更有遠見!
相反,所謂手下人才濟濟、賢名比夷吾要更好一點的重耳卻明顯是短視了。
這便是為何重耳后來要流亡到垂垂老矣時,才能夠回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喜歡春秋晉國風云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