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一旦明確,那就看執行者的執行力了。
趙鞅的執行力顯然是極強的,黃父會盟結束后,趙鞅及時督促各參會諸侯國送糧運兵,全力支持周敬王。
公元前516年王子朝的重要支持力量召莊公、南宮極相繼去世,王子朝勢力銳減。
此時的楚國,正值楚平王去世,一時也無法顧及王子朝。
而齊國正積極干涉魯國內部權力斗爭,有意支持被魯國三桓趕出國的魯昭公回國復位,也無暇顧及王室內亂。
于是,晉國抓住時機迅速出手了。
但晉國出手之前,周敬王團隊先是大造了一個輿論。
什么輿論?
大張旗鼓宣傳了一則王子朝已經被上天拋棄的流言。
黃父盟會后,晉國公開表態支持周敬王,并且會盟諸侯,準備一起討伐西王王子朝。晉國發動中原諸侯向周敬王送兵送糧,給王子朝造成很大的壓力。
王子朝一直堅信自己才是大周王朝的真命天子。畢竟,前有先天子周景王的寵信及非正式指定自己為接班人,后有朝中大量臣子官吏支持自己。
而且,王子朝還在這場權力斗爭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初步勝利:趕跑了由劉氏、單氏兩大世卿大夫家族扶持的周悼王,并令其驚恐致死。
接下來,又戰勝了繼位的周敬王,自己穩坐王城天子寶座。
晉國啊晉國,難道你就不知道予一人才是真正的天子么?怎么非得去支持那個根本就是勢弱力寡的周匄呢?
王子朝非常郁悶,他決定向上天求助。
于是,公元前517年,就在趙鞅會盟各國卿大夫于黃父后不久,王子朝在黃河搞了一場祭祀活動。
這場祭祀一個很重要的程序,就是王子朝將周王室代代相傳的一塊寶珪敬獻給了黃河之神,具體形式便是王子朝祭祀祈福后,將這塊寶珪投入黃河。
這可是國寶啊,眼看著這塊大周王朝的傳世寶貝被投入黃河,有人實在不舍。
于是,圍觀的人中有一個水性特別好的船夫,他待祭祀活動結束后,趁人不知,潛入黃河找尋這塊寶珪。
這個船夫恐怕要排進中國歷史上水性最好的人之一了,后世的什么浪里白條張順、阮氏三兄弟那肯定是靠后排了,因為他居然在滔滔黃河中找到了這塊寶珪!
船夫大喜,如果把這塊玉賣了,那可以說是幾世不愁吃了。
但他的這個行為卻是嚴重違法的,不要說你區區一個庶人居然敢玩玉,你取回已經獲獻給天神的寶珪,那就是搶奪天神之物!
周敬王手下一個叫陰不佞的大夫聽說了此事,對那塊寶珪居然被一船夫得去,羨恨不已。
自己有兵有馬有權有勢,你區區船夫怎么配擁有這寶珪?
陰不佞出手了,他以襲擊在黃河搞祭祀活動的王子朝為由,率軍奔赴黃河岸邊。
王子朝早就回了王城了,陰不佞就以抓捕那些參加王子朝祭祀的百姓為理由,將那個船夫也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