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平公自己更是經常招募門客,于是,大批并無真才實學只知道哄晉平公開心的阿諛奉承馬屁精之流,就趁機混進了晉平公門下。
有一次,晉平公外出游覽,坐船沿黃河而下。他站立船頭,看著一路風景壯麗,心曠神怡至極,不由感慨道:
“太美了!如此江山壯麗,如果寡人能夠把全天下的賢士都召集至此,共享此樂,那該有多好啊!”
眾隨行都在附和著,晉平公沾沾自喜著。
卻不料船公卻在那里貌似自言自語道:“唉,要讓天下賢士盡歸于己,自己卻不重視,那又有鳥用?”
晉平公聽了大怒,厲聲喝道:“你是誰?怎么敢口出狂言?”
船公施禮道:“小人固桑。國君吶,利劍產于越地,明珠出自江漢,美玉生在昆侖,此三樣皆為珍寶,雖不長腳但也能夠聚至國君身邊。
賢士自有腳,如果國君真正愛惜賢人善用賢人,那賢人自然都會紛沓而至,哪里需要國君如此感嘆呢?
固桑聽了國君剛才所言,有感而發,不料沖撞了國君,只能任憑國君處置了。”
晉平公見這個叫固桑的雖然僅為船公,但氣度不凡,言語不俗,便緩和語氣道:
“固桑,你剛才說寡人不重視賢士,你可知道,寡人現在門客三千,對他們極其禮遇,管吃管住。
但凡來報說早餐不夠吃了,寡人晚上便去收租,晚飯不夠吃了,清晨便去收糧,以保證他們衣食無憂。
這難道還不足以證明寡人不重視人才愛惜人才嗎?”
固桑淡淡一笑道:“固桑所知,雁翔九天,穿云破霧,靠的是雙翅之翼毛,而非腹背之絨毛。
如果鴻雁雙翅翼毛稀松,腹背絨毛再密,也只能低空悠蕩。
不知國君所謂的門客是雁之翼毛,還是腹背絨毛呢?”
晉平公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不學無術的晉平公哪里知道何為真正的賢人?趙武執政時,推行客大夫制,各國流亡公子大夫匯集至晉國,被重用于各個崗位。
現在趙武去世了,晉國的客大夫制度開始走樣,許多流亡至晉國的真正賢才,不再被推薦至晉平公這里了!
他們去哪里了?
被各公卿大夫家族所重用了!他們成為公卿大夫家的食客,也成為晉國權力斗爭場上為其主家貢獻才智的重要力量!
那晉平公身邊呢?
由于晉平公不會使用人才,身邊的人良莠相雜,在那個君子不屑與小人為伍的年代,原本晉平公身邊真正賢人便走了。
他們去了哪里?
去了公卿大夫家族!晉平公身邊便多了許多根本就是混飯吃的家伙。
這些人來到晉國,自詡為人才,夸夸其談的本事一流,被晉平公認為是賢才而養了起來。
船公固桑,正是看到國君把飯桶當人才,才出言譏諷。
這也可謂是春秋江湖被記錄的少數幾個船公之一了,到后來,楚國大夫伍子胥逃亡去楚國,也記錄了一位船公的故事。當然,那個故事我們是放在吳國風云里講的。
反正趙武去世后,晉平公就真正成了一個平庸的國君。國人也慢慢對這位國君失望了,既然你國君都不大管國事了,那咱們還要那么賣力做什么喲。
于是,那些擅長于貪腐索賄的,本在趙武時代基本默默無聞,到現在也就開始活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