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不能忘記的國恥。今天國君率我們到此,遇強敵未交戰而怯,這是再添一恥!
雖然,聯軍尚未集結,但臣觀楚軍,有六不足:
一不足,楚軍統帥令尹、司馬不和,二卿內斗多年,相互排斥;
二不足,楚王親兵已經老舊弱兵,不復當年之勇;
三不足,楚重要盟軍鄭軍陣勢不齊,將領畏懼我軍;
四不足,楚軍所率蠻夷各國混亂不堪,實無戰斗力;
五不足,楚軍布陣不擇天時,有違天道;
六不足,楚軍主力軍容不整、軍紀不嚴,喧鬧混亂,無需回避!
臣建議迅速出軍,楚軍必敗!”
很顯然,晉國八卿中,郤至一直負責著對南方楚國的事務。
前幾年也正是郤至一直在與楚國聯系,多次出使楚國,對楚國的情況比較了解。
所以,郤至的建議很快得到了晉厲公的支持。
那就打吧。但由于軍營前空地已沒有了列陣空間,怎么辦?
此時,一位年輕的將領出來獻了一策:“堵塞軍營水井,夷平灶臺,就在軍營里列陣!到時軍營圍墻一推,戰鼓一響,直接殺出!”
這是誰啊?
范匄,晉國后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牛人,此時正隨父親士燮出征鄭國。
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一大堆的晉國高級領導在那里商議著對策,他也未和父親士燮商議,張口就獻了這計策。
這當然是條好計策,但卻把士燮給惹怒了,他指著范匄大吼道:
“乳臭未干的小子,國君和眾卿大夫在商議大事,你懂什么軍國大事?”
范匄嚇了一跳,見父親暴怒,看來是沖上來要扇自己耳光,忙跑出中軍帳。
士燮怒不可遏,隨手操起一根長戟便朝范匄追了出去。
晉厲公暗中笑士燮是不是老糊涂了,自己一味擔心與楚軍作戰失敗,幾次獻策都被人譏笑,兒子倒獻上一好妙計,還要去打罵兒子。
看來,士燮此人不足為慮啊。
不要說晉厲公這樣想,所有的人都認為士燮此人怯懦,不足為慮。
士燮呢,他就需要這個效果。
有時,權力場上,就必須難得糊涂。他本來是最睿智的一位,這次提出了要避開與楚軍作戰的意見,這是為了整個卿大夫們好。
但人家不但不領情,反而譏笑自己。那就將自己的糊涂進行到底吧。于是他故意追了出去,就是不想參與中軍的軍事討論。
晉厲公當即采納了范匄的建議,但陣要怎么列,關鍵是晉四軍的部署如何。
于是軍事會議繼續召開,苗賁皇作為重要參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主公,楚軍驍勇善戰,他們左中右三軍,此次主要由楚軍組成,戰斗力極為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