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遇了魯國,接下來是衛國了。
公元前624年春,晉襄公宣布釋放衛國原執政大夫孔達。
孔達作為為挽救衛國而犧牲自己的“罪人”,被衛成公“逮捕”交給晉國處理,現在被關在晉國。
晉襄公公開表示,孔達是衛國的賢臣,晉國不忍心忠義之士因為盡忠國事而身陷囹圄,并表示對晉衛兩國以前的仇怨一筆勾銷。
這下衛成公感動了!
他立即于當年夏天親自跑到晉國朝見晉襄公,從此,衛國真正成了晉國的鐵桿小弟。
與晉國有著歷史怨隙的曹國也感動了,曹國國君曹共公也親自跑到晉國朝見晉襄公,表示曹國永遠臣服于晉國的領導。
晉襄公非常感慨,原來,霸主并非一定要靠武力獲得,通過仁德令諸侯歸心才是上上之策啊。
晉國要想維持霸業,還是要潛心國內發展。
無論是對外拓疆,聯合諸侯,共同對抗敵人,還是對內維持法度,發展農牧礦業,都需要整個晉國上下勵精圖治。
作為春秋霸主,晉襄公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那便是國內的人村問題。
隨著日子的流逝,那些在晉文公時代叱咤風云的大佬牛人們,有不少已經去世了。
晉國目前的部隊編制共五軍,分別為中軍、上軍、下軍、新上軍、新下軍。
公元前629年晉國在清原閱兵時,所公布的五軍帥佐分別是:
中軍帥佐先軫、郤溱;
上軍帥佐先且居、狐偃;
下軍帥佐欒枝、胥臣;
新上軍帥佐:趙衰、箕鄭;
新下軍帥佐:胥嬰、先都。
接下來,狐偃于當年去世。應上軍帥先且居的請求,新上軍帥趙衰連升三級,從新上軍帥位置提拔到了上軍佐。
公元前627年,中軍元帥先軫戰死,上軍帥先且居被晉襄公越級提拔為中軍帥。
后來,經先且居提名,趙衰被提拔為中軍佐。也就是說,原中軍佐郤溱已經去世了。
所以,到了后來,原來的晉國十卿,其實只剩下了先且居、欒枝、胥臣、趙衰、箕鄭、胥嬰、先都等七人。
到了公元前622年,這一年對晉國來講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一年。
因為這一年,殞落的晉國將才太多了,趙衰、胥臣、先且居、欒枝先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