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晉國六卿以及許多大夫家族都在為自己的家族積攢著家當,對晉平公到后期的昏庸已經是司空見慣,很少有勸諫的史料記錄。
但師曠仍舊不停地勸諫,這一點,他認為自己是繼承了先祖師延的傳統。
晉平公總拿寡人已經老了之類的說事。
娶個小姑娘當妾,因為寡人已經老了以后再也娶不動老婆了。
大搞建筑,修筑亭臺樓閣,也因為寡人已經老了以后沒機會再建了。
聽靡靡之音,也是因為寡人已經老了就讓寡人享受一次吧。
晉平公甚至為了給自己的公室多增加點財富,不斷增加對百姓的賦稅,理由也是寡人已經老了就加一次吧。
就連學公也搬出了這個理由。
有一次,晉平公與師曠閑聊,聊著聊著,便聊到了研習詩書上。
晉平公道:“太宰知識淵博,寡人真是后悔年輕時不好好學習。如今,寡人年歲已高,想再去學,看來是太晚了?!?/p>
晉平公年歲已高?
有的史料說晉平公此時已經七十多歲了,但筆者是不信的。
公元前558年晉悼公去世時年方28歲不到,其嫡子晉平公即位時年齡最多也僅十一二歲吧。
到晉平公于公元前532年去世,擔任國君27年,此時最多也不過40歲!
四十歲便算年歲已高?真是笑話。
師曠道:“天晚了?那把火點起來便可以繼續學了啊?!?/p>
晉平公非常不高興,自己說的晚那可不是指天色已晚的晚,而是年紀大了,來不及了。你個師曠,居然敢戲弄寡人。
晉平公有些生氣,道:“唉呀,太宰過分了吧,哪有做臣子的如此開國君的玩笑的?”
師曠正色道:“盲臣是一個瞎子,怎么會戲弄主公呢?盲臣聽說,少年而好學,如同日出之旭陽;壯年而好學,如日之正午之光;老年而好學,如火把之光亮。
只要是光亮,那都是可以照明自己的!無論少年還是壯年或是老年,好學如光,雖然亮度有減,但總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強得多啊?!?/p>
晉平公黯然不語。
師曠講得對啊,老年如果堅持好學,哪怕是學得少一點,遲一點,領悟能力差一點,但活到老學到老。自己無非是為自己不想再學找外借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