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晉秦兩國簽訂了友好同盟條約。
秦穆公當即宣布,命人將晉侯居所轉移到秦國最豪華的驛館,并按國君禮儀,給晉惠公配備相應的衣食以及侍衛、侍女等。
史料記載,秦穆公“饋贈其七牢”。
七牢,是春秋時期的諸侯之禮,一牢即牛、羊、豬各一頭,那七牢就是各七頭。
給予這個禮遇,秦穆公的意思非常明確:
你晉侯,之前是被秦國俘虜的戰犯。現在兩國簽訂了友好同盟條約,那你晉侯不再是戰犯了,而是咱秦國的尊貴客人。
至于你晉侯什么時候回國,那就要看晉國人辦事的效率了,什么事?
土地割讓之事。
不管如何,晉惠公總算是逃過了一劫,終于可以回晉國了,遲早的事。
那些韓原之戰后,追隨晉惠公住在帳蓬里的大夫們,也就可以放心了。
“都回去吧,回去好好將手頭的工作做好,等寡人回來。”晉惠公對他們說。
于是,大伙都回去了。
可以相信,這些晉國大夫們這些天的辛苦不會白費,因為他們陪著國君一起受過苦。
至少絕大多數人是這樣想的。
但有一個人不這樣想,相反,他感覺到了自己的結局是一個悲劇。
他便是慶鄭。
前面我們講過,圍繞著秦國鬧饑荒是否給予援助一事,慶鄭反對過晉惠公。
韓原之戰前,慶鄭又烏鴉嘴了一把,說晉惠公所用的戰馬用了來自鄭國的外國馬會出事,結果果然出了事。
然后在韓原戰場上,慶鄭先是見死不救,任憑晉惠公的戰車陷于深坑。
最后不但害晉惠公被俘,還使晉軍白白喪失了俘虜秦穆公的大好機會。
如果晉惠公被秦國人殺了倒好說,但現在的局勢非常明朗,晉惠公即將被釋放,回國繼續當他的晉國國君。
這對慶鄭來講,絕對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