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哀侯大怒:你一個小小的徑庭,居然在寡人眼皮子底下與曲沃人混在一起,不將你滅了老子不姓姬了。
公元前709年,晉哀侯親率大軍討伐徑庭,徑庭人奮起反擊。
曲沃武公收到情報后,二話不說,親率曲沃主力幫助徑庭反抗晉軍。
晉哀侯失算了,他哪里想到曲沃人會為一個小小的徑庭而與晉國開戰?你曲沃人不是很怕咱晉軍嗎?
猝不及防下,晉軍大敗。
史料記載,曲沃軍與徑庭聯軍向晉軍發起猛攻,晉軍被擊潰。
晉哀侯在逃跑時慌不擇路,偏偏又是屋漏偏遇連天雨,其戰車因為戰馬被絆住而拋錨了,晉哀侯因此而被俘。
晉哀侯的事我們不想多說,但晉哀侯的車右正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欒成。他的父親此時也親自參加了徑庭之戰,只是此時父子倆是彼此敵對的陣營。
曲沃武公知道欒成的賢名,他更知道欒成的父親欒賓為曲沃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他不忍心傷害欒成。
曲沃武公派人對欒成道:“假如你愿意歸順,就任你為上卿,掌管晉國政務。”
早已被鮮血染紅了戰袍的欒成淡淡一笑道:“我聽說,人生在世,靠的是父親、老師和國君,所以一定要始終如一地侍奉他們。
父親給我生命,老師給我教誨,國君給我俸祿。沒有父親,我就不會來到人世間;沒有師長的教誨,我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沒有國君的俸祿,我就不會長大。
所以作為人臣,就得一心一意去侍奉他們,甚至要以死報答,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既然如此,那我豈敢以一己私利,而摒棄做人的道理?如果我茍且偷生,拋棄我的國君而侍奉您,就是懷有二心,就是不忠。跟隨國君,卻懷有二心,怎么為后世臣子做表率?”
說完,力戰而死。
欒成卒后,以共為謚,所以史稱欒共子。這是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人,他有著鐵一般的信念。
在他的眼里,父親選擇追隨曲沃是錯誤的,有志之士應該為報效國家,而自己的國家是晉國。
在生死存亡之際,任何利誘都不能辱沒了自己的這份信念。欒成當然知道,自己的生與死,完全在自己一念間,答應曲沃武公的要求,只需要歸降,他不但可以繼續生存,更可以做到上卿。
但不行,自己的春秋大義就是忠于國家。所以欒成寧死不降,這也是當時春秋時期許多士大夫們的氣節!
他們遵行著做人的道理,并把這些道理時時踐行之,為此可以犧牲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甚至生命在內的一切!
欒成死后,他的兒子欒枝成為晉國欒氏家族宗主。欒氏家族,注定是要在晉國的春秋史上寫下濃重的筆畫的。
喜歡春秋晉國風云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