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回顧一下晉靈公的悲劇人生吧。
一開始,晉靈公的父親晉襄公英年早逝,年僅四歲的晉靈公即位。
對晉靈公來講,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
他從來沒有接受過關于如何當一個好國君的教育。
沒有任何史料表明晉靈公是有師傅的,可以相信的是,當時的中軍元帥趙盾主動挑起了教育晉靈公的重任。
但晉靈公太年幼了,趙盾又太忙了,真正在教育晉靈公的,可能便是他的母親穆贏。
但在穆贏的眼里,趙盾是一個可恨的人,因為趙盾曾經想廢了晉靈公,另立他人。
穆贏靠自己作為女人的絕招,一哭二鬧三上吊,最終迫使趙盾妥協。
這個過程,穆贏是很艱苦的,她為自己的兒子付出的代價當然是很大的。
所以,晉靈公很小便受到了來自母親類似這樣的教育:“當心點,趙盾這人很壞。”
所以,慢慢長大的晉靈公根本不會聽趙盾的,反而隨著逆反心理的不斷增長,他積累起恨趙盾的力量。
晉國是一個特殊的諸侯國,其特殊性最明顯的便是晉國沒有真正的公族。
也就是說,自晉獻公開始,晉國除了世子外,其余的公子都必須到國外生活,目的也是為了確保世子之位沒人來搶。
但這樣導致的后果也是嚴重的,那便是公族的力量極其弱小。
晉靈公身邊除了一個母親,根本沒有叔叔伯伯之類的來幫助他教育他,也沒有一個伯伯叔叔可以讓自己依靠。
沒人來管教他,使他終于成功地成長為一個紈绔子弟。
史料記載,晉靈公以彈弓傷人為樂,養狗為樂,追求奢華生活為樂,率性而為,直到草菅人命。
趙盾勸了嗎,當然勸了,而且是經常在勸導他。
但趙盾不是后來的諸葛亮,因為他一直被晉靈公提防著,不可能成為晉靈公的相父。
晉靈公更不是后來的贏政,他沒有真正受過苦,不可能成就一位有著堅毅果敢特質的國君。
當然,晉靈公一開始是必須聽從趙盾的,只是這種聽從是無可奈何的。
但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他慢慢懂事,逐漸需要塑造自己作為國君的無上權威。
于是,他開始動用起自己的權力來。
在晉國,國君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這一點也是其他諸侯國所不同的。
沒有公族對晉國公室來講是一種消弱,但沒有公族說明財富、土地和權力都集中到國君身上了。
于是,晉靈公開始親自著手治理起國家來,內政和外交,但凡有機會,他都要去插手。
于是,晉國歷史上的一些怪事來了。
如河曲之戰未能取勝的責任,居然直到七年后才來追究。可憐了胥甲,被迫流亡陳國。
但晉靈公不敢對趙氏動手,趙穿就逃到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