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呢?
曹國根本就是一個無所事事的國家,借著弭兵會盟世界和平的機會,本應大力發展內政。
但整個江湖最近百年來貌似幾乎沒聽到過曹國有什么象樣的舉動,可以忽略不計。
陳國和蔡國,則剛在楚國新君楚平王的恩準下復了國,家里事務一大堆,根本無暇于江湖事務,反正這種諸侯國在春秋江湖也是跑跑龍套的角色。
不過,由于在當時弭兵會盟期間,這兩國居然會被楚國所滅,而晉國作為中原諸侯聯盟盟主居然一點也不管,這使陳、蔡兩國對晉國心灰意冷透頂。
顯然,此時的陳、蔡兩國是鐵心跟著楚國了。
那楚國呢?
楚國在新君楚平王的領導下,貌似給全世界一個全新的楚國形象,一個愛好和平的大國形象。
楚國不但讓陳國和蔡國復了國,甚至還想著將以前侵占鄭國的幾個城邑都要還給鄭國。
楚國沒有染指中原的任何意思,倒是趁著一支戎狄部落內訌的機會,滅了這支戎狄部落。
然后,楚國便是將全部心思對準了世仇吳國。
在這段時期,楚國與吳國不斷爆發戰爭。只是令全世界諸侯想不通的是,強大的楚國貌似在本應該很弱小的吳國面前,卻總是吃虧。
不管怎樣,此時的楚國,不需要晉國擔心。
那西方大國秦國呢?
秦國非常老實,此時與晉國已經達成了和好協議。此時的國君正是秦哀公,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
整個世界局勢就是這樣,除了齊國,晉國沒有任何值得擔心的事。
按理,晉國趁機可以大有作為,至少不能讓齊國亂來。但是,晉國卻偏偏對齊國失去了防范之心,至少讓齊國有了一種感覺:晉國不行了,江湖該由咱大齊出來主持了。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晉國國君晉昭公突然病逝,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晉昭公又是一個英年早逝的主。
從他的爺爺晉悼公的生卒年份起算,晉昭公陽壽根本未到三十歲!
晉國,本來已經讓晉悼公給治理得很好了,無論內政,還是外交,或者說軍事,晉國都以一個超級強勢的形象展現在春秋江湖。
但可惜,晉悼公在不到三十歲便英年早逝。
繼位的晉平公又只是在一開始貌似有了些作為,但到后來便亂來了,醉心于花天酒地,熱衷于搞亭臺樓閣這樣的工程建設。
晉平公對公卿大夫根本無法約束,使晉國公室急劇衰落,公卿大夫家族勢力急劇膨脹。
到了晉昭公時期,可以說晉國公室基本沒有什么權力,又攤上一個短命的國君,晉國真的危險了。
此時的晉國,已經到了由六卿各自掌握部分權力、國君基本被架空的狀況了,這為后來的晉國被公卿大族所瓜分奠定了基礎。
晉昭公之子、世子晉去疾,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位晉國國君,史稱晉頃公。
晉國的春秋風云,便由這位晉頃公來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