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晉國內部也確實令人遺憾,尤其是六卿中那幾個老家伙,實在是太貪了。
如中軍佐范鞅,便是一個聞名于世的大貪官。
范鞅經常為了一己私利,向各諸侯國索賄,然后便做出一些不利晉國諸侯盟主形象的事來,這實在讓列國諸侯失望。
這一次,范鞅又奉命代表晉國去處理國際大事了。
這個國際大事,當然是周王室的事。
周王室的事,指的是繼續勤王。
公元前516年,在晉國的號召與積極努力下,東王戰勝西王。現在周天子確定為周敬王周匄,那個作亂的王子朝已經逃走了。
但王子朝還有相當的勢力存在,此時盤踞于楚國,隨時都可能發起反攻。都城洛邑經過這一場內亂后,急需要眾諸侯幫助。
公元前514年秋,范鞅召集了宋國、衛國、曹國、邾國、滕國等在扈地召開國際會議,就各國派出軍隊衛戍王城作了詳細部署。
這事很快達成了共識,范鞅非常高興。
令范鞅更高興的是,在魯國的事上,他得到了一大筆的財富。
這又關魯國什么事呢?
所謂魯國的事,那便是魯國在公元前517年,魯國的孟氏、叔氏、季氏這三大家族,即魯國三桓勢力與魯國國君魯昭公起了沖突。
國君魯昭公在這場魯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權力斗爭中落敗,逃亡去了齊國。
這引發了宋國、齊國、衛國等諸侯的不安。堂堂一國之君,居然被趕出自己的國家,這還了得?
如果讓這股風在春秋江湖刮起來,這還得了?
這三國都想著幫助魯昭公回國,各自為魯昭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如齊國,甚至一度出兵討伐魯國,意欲送魯昭公回國,但沒有成功。
宋國前國君宋元公甚至為了此事到晉國來請求,來回奔波,最后居然死在路上。
魯昭公滯留國外,一直得不到回國。主要原因就是魯國三桓勢力實在太大,而且他們祭出一大殺招,將所有幫助魯昭公的人全部打趴下。
這大殺招便是賄賂,重重地賄賂。
在各位好朋友的建議下,魯昭公親自到了晉國,希望晉國出面,幫助解決魯國的問題。
此時,各國參加了扈地會議。衛國和宋國認為,既然晉國能夠幫助處理周王室這樣的大事,那就應該趁機處理一下魯國的事,所以強烈要求晉國能夠出面送魯昭公回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