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誰都知道,你中行吳那么醉心于攻打鮮虞,無非就是此時的鮮虞許多地盤與中行氏的封邑較近。
中行吳的真實目的,就是借晉國的國防部隊,為自己的中行家族擴充地盤!
由自己為主帥征伐鮮虞而獲得的地盤,難道你國君還能分給其他家族?中行吳心里有一本賬,所以他在滅鼓國時,務必要讓鼓國人對自己心服口服。
到時,地盤歸中行氏家族,鼓國這樣的被征服地人民都將成為自己中行家族的衷心擁戴力量!
韓起早就看出來了,但他也沒有辦法。相比起其他家族,韓起的韓氏家族貌似財力是最薄弱的。
這就有了韓起曾經對羊舌肸抱怨自己太窮了的那件事。當然,韓起說的自己窮,并非是真的窮困潦倒了。
韓起認為,相對于晉國其他卿大夫家族來講,自己雖然貴為中軍將,但韓氏家族的財力相對較弱。
雖然,韓起對羊舌肸的勸導寬慰表示了足夠的感激,但韓起很清想在這個時候的晉國,有權不用真是要過期作廢的。
所以,只要有可能,韓起還是要想方設法為自己謀些私利的。比如這一次,他便想為自己搞到一個玉環。
平丘之會,鄭國執政大夫子產與晉國眾卿據理力爭,最終為鄭國爭取到了減少貢賦的極大利益。
子產在平丘之會中表現搶眼,以及鄭國代表團君臣同心,卿大夫精誠團結,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也讓晉國對鄭國非常重視。
鄭國,本就是晉國為盟主的中原諸侯聯盟最重要的諸侯國之一,晉國必須加強與鄭國的聯系。
公元前526年3月,韓起赴鄭國聘問。除了國事外,韓起還有一件私事要解決,那便是想得到鄭國人張三手中的一個玉環。
原來,韓起得到了一個玉環。但玉環應該是一對的,他費盡心機終于得知,另一個玉環在鄭國人張三那里。
這次訪問鄭國,韓起就希望鄭國幫個忙,滿足自己將玉環配對的要求。
堂堂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晉國執政卿大夫、中軍將,韓起相當于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韓起與子產的交情相當好,韓起以為,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鄭國人一定能夠幫他解決。
誰料,子產卻拒絕了,理由非常高大上:“那是人家的私物,又不是我們鄭國國庫里的東西。如果是國庫里的物件,我們當然可以奉上。既是百姓私事,當官的不能干涉。所以,對不起,這個忙,我們不幫了。”
這話一出,讓鄭國的其他公卿大夫們都很不理解。人家韓大元帥這點屁大的小小要求,你子產為啥要拒絕?
你子產平時情商挺高的啊,怎么這個時候充愣了呢?人家主動拍韓起元帥的馬屁都來不及,你卻不給人家面子。萬一韓起發火,搞點事針對我們鄭國,鄭國吃得消啊?
很多人來勸子產,子產苦口婆心對他們說道:“這個不是幫不幫忙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一個大國面子和一位君子名聲問題。”
“大家想想看,晉國這些年對鄭國確實不錯,鄭國理應要好好搞好與晉國的關系。既然要搞好關系,那便要主動維護晉國的顏面和信義。”
“如果晉國趁著外交之便,來要求我們鄭國干這事,傳出去,對晉國不利。”
“而且,今天他可以要求我們辦這件小事,明天便可能要求我們辦另外一件小事。然后小事會變成大事,到時我們鄭國總有辦不到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怎么辦?”
“相信下場肯定很糟!晉國便有了足夠的理由來指責我們,甚至教訓或出兵討伐我們!”
“所以,一定要堅守對大國的外交禮儀底線。有的事,雖然很好辦,但就是不能去辦。”
“韓元帥本就是君子,這次因公出使我們鄭國。結果他卻在辦私事,而且是要求我們鄭國出面幫他辦。傳出去,對韓元帥有什么好聽的?那就是我們壞了韓元帥的名聲啊。”
“也許現在他高興了,但他的名聲受損,此為長遠之害,遠遠大于得到一時滿足的小利啊。我也是為韓元帥考慮,不讓人誤認為韓元帥是一個貪婪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