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9年8月7日,平丘會盟議程即將結束,就在列國諸侯向神明盟誓關鍵環節之前,鄭國執政大夫子產,代表鄭國就減輕鄭國向晉國納貢的數量提出提案。
晉國六卿也好,上大夫們下大夫們也好,誰都認為,弭兵會盟定下的規則豈是你鄭國人說改就可以改的?
之所以同意鄭國把貢賦之事提一提,一是借機重申列國諸侯向晉國繳納貢賦相關規矩,二是給你子產面子。
要知道,子產可是幫過晉國先君晉平公,以及不少晉國公卿大夫,在晉國有著相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私下里,子產與韓起、羊舌肸等都是朋友。但現在是國家層面的公事大事,大家得站在各自國家立場上為國家爭取最大利益。
子產上臺了,這位鄭國國氏家族宗主、鄭國執政大夫中氣十足,聲音宏亮,朗聲道:
“想當年,天子是根據諸侯國的地位來確定諸侯進貢的班次和貢賦數量。凡甸服之外的諸侯,爵位尊貴和地廣人多的,要求的貢賦就相對多一些。反之,就相對少一些。”
“伯爵與子爵、男爵是屬于五等爵位中的下等,所以應交的貢賦自然不能與公爵、侯爵這樣的上等爵位比。”
“但現在是什么情況呢?敝國的爵位僅僅是伯爵,但被要求的貢賦卻與公侯爵位的諸侯一樣,這實在是不公平的。”
“所以,敝國百姓非常希望晉國作為諸侯聯盟盟主,能夠給予敝國一個公平對待,減少敝國每年的貢賦。如果那樣,那敝國上至寡君,下至平民,都對貴國不勝感激。”
這里有一個名詞,甸服。
服,就是服務的意思,意指為天子服務。甸服,指在周王室京畿之內的諸侯。
甸服外五百里內稱為侯服,侯服外五百里內稱為賓服,再遠稱為要服,更遠的地區稱為荒服。
子產為什么要說甸服要除外呢?因為甸服受周天子的直接領導,所封之地也是周王室的直管領地。
甸服由天子王師予以保護,因此不論貴賤,繳納的貢賦都一樣,而且相對比較重。
在大周王朝的貢賦制度上,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其標準是公侯被列為第一類,伯子男被列為第二類,繳納標準當然是不同的。
子產是一個大學問家,知識面非常廣,這樣的周制,他當然是心里清楚得很。
列國諸侯在內心站在子產一邊,都暗暗替子產叫好,有的還心想:“也就是子產了,敢于當面向晉國提出這樣的要求。”
按理說,如同這樣擺了事實,講了道理,晉國應該可以直接通過鄭國的提議了。
但這畢竟是涉及到晉國的利益,你鄭國減少了,那其他與你鄭國相同爵位還有更低爵位的的諸侯,不也一樣要降低?那晉國每年將減少多少收入?
韓起作為中軍將,當即代表晉國予以否決:“關于貢賦問題,那是很多年前已經定下來的,而且也是經過列國諸侯商議過的,哪能說改就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