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真的想要通過武力教訓齊國嗎?
顯然不想,至少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至少晉昭公不想。
別看帶了四千乘戰(zhàn)車的大軍出來,但這些大軍說到底還是由六卿各自統(tǒng)領(lǐng)的晉國三軍組成的卿大夫家軍隊,真正屬于晉國公室的有多少?這些卿大夫家的軍隊會為了打垮齊國而玩命么?
晉昭公的想法是對的!
縱觀晉軍的戰(zhàn)斗力,尤其是春秋進入中后期以來,如果只讓某個卿的武裝或者某個卿單獨負責出來打,那戰(zhàn)斗力是頑強的。
但只要是這些牛哄哄的卿大夫們都帶著各自的軍隊一起出來,那基本就是一盤散沙。
齊景公不愿意去,但也確實擔心晉國人借機討伐齊國。不過,面子還是要的,畢竟自己已經(jīng)表示過不想去了。
怎么辦?
齊國在糾結(jié),晉國也在尷尬:如果這等規(guī)模并明確了目的、且搬出了天子的中原諸侯會盟,齊國都不參加,這樣的會盟還是一個合格的會盟么?
難道,真的要組織聯(lián)軍去教訓齊國?
“主公,您至少得把齊侯有意背棄中原聯(lián)盟之事向天子報告一下。”韓起對晉昭公建議道。
晉昭公派羊舌肸去見周天子派出參會的代表劉獻公。
這個劉獻公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對羊舌肸道:“太傅,結(jié)盟是為了示信。現(xiàn)在,晉侯有信,且諸侯無貳心,晉國不必擔心。”
“對齊國,天子的意思是先禮而后兵即可。今奉天子之令,可再次要求齊侯參加會盟。齊侯若不從,我愿以戎車十乘隨晉侯討伐之!”
這個劉獻公,言語非常干脆利落,意思非常清晰明了:齊國有錯,先跟他講講道理,勸他來參會。如果還不參會,直接武力教訓就是。
至于天子十乘戎車,意思就是雖然現(xiàn)在天子勢弱,拿不出幾個兵。但對于討伐無信無義之國,天子態(tài)度是有的。
十乘戎車雖然不多,但說明天子不但同意討伐齊國,而且是大力支持!
于是,羊舌肸作為晉昭公的使者出使齊國。
羊舌肸對齊景公道:“如今,應諸侯之請,并奉天子之令,寡君辛苦組織會盟,重溫當年盟誓,以討貳心。這是大事要事,也是符合諸侯利益的事。不知齊侯不參會是何用意呢?”
齊景公顯然是有準備的,當即振振有詞回復道:“盟會哪里需要三天兩頭召開?只有當出現(xiàn)有貳心之諸侯并必須討伐時,這才需要重溫舊盟。”
“如今,中原列國諸侯都能聽從貴國命令,又何必重溫舊盟?你們把場面搞得那么大,到底想要討伐哪個有貳心的諸侯呢?”
羊舌肸嚴肅道:“非也。國家衰敗,往往由于信義不明而棄威,無威以致棄禮,棄禮以致褻神明。神明如果可以被褻瀆,則諸事無成。”
“因此,寡君認為,必須嚴明法制,諸侯每年聘問以不忘其職,每三年朝覲以維護禮儀,每六年一會再以示威嚴,十二年會盟以昭信義。”
“此八聘四朝再會重盟,主一巡守,盟于方岳之下。敝國奉天子之命,主盟諸侯,恭敬職責以不失禮儀,故約諸侯于此,隆重盟會。”
“結(jié)果齊侯您卻要廢除之,認為無需會盟,此乃上逆神明,再違王命,下悖盟主,諸侯失望。”
“外臣今奉寡君之命,請求齊侯再三考慮,切莫引發(fā)眾怒,讓寡君不得不發(fā)布新的命令!”
不愧為晉國第一賢才,羊舌肹這一番道理講下來,不但有理有力有節(jié),還藏鋒于內(nèi)。既勸說齊景公,更透露著絲絲威脅!
齊景公并不糊涂,當即順著這個臺階下來了:“太傅休要多說了,寡人參加便是。需要向晉侯轉(zhuǎn)達的是,寡人去年在貴國說的話,其實也就是酒話而已。”
“寡國哪敢叫板貴國?只是寡人認為,現(xiàn)在列國諸侯和平相處,沒有諸侯背叛貴國,也無諸侯違反當年盟約,實在是沒有什么必要再搞一次盟約。現(xiàn)在,既然太傅您親自來寡國邀請,那寡人還要講什么理由?參加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