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晉平公一開始也算是一個有作為的晉國國君。
首先,父親晉悼公給他留下了大筆政治遺產,使晉國在春秋爭霸事業中完全壓制了楚國,一枝獨秀,成為當時春秋江湖最強大的諸侯。
再者,有賢相趙武執政。趙武執政下的晉國,出現了人才大量涌入晉國后的晉國賢臣群現象。而且,趙武作為中軍將,處處為人表率,晉國政通人和。
但趙武去世后,晉國開始走下坡路了。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國君晉平公開始大搞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上行下效,晉國風氣開始敗壞。
二是卿大夫們開始自謀利益,貪腐成風。整個晉國,目光不再長遠,而是著眼于眼前利益,諸侯盟主威望不斷降低。
國家開始走下坡路的任何國君,往往身邊便會有小人。
所謂小人,相對于君子而言,總體上講就是自己根本沒什么治國理政的真才實學,一切都是以國君之喜好來行事。
這種小人,春秋史料有一個專用名詞:嬖人。
當然,嬖人本意是指國君所信任的人,是一個中性詞。楚莊王時期便有一個叫伍參的嬖人,但那是一個有能耐的嬖人,為楚國的崛起貢獻良多。
相信晉平公身邊也是有嬖人的,史料只記載了一個叫嬖叔的寵臣,不過這應該不是他的原名。
由于嬖叔一直幫助晉平公出謀劃策,使晉平公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越演越烈,所以不少晉國賢大夫很看不慣他。
但晉平公卻很欣賞他,甚至有一次對嬖叔道:“寡人有意提拔你為卿大夫。”
晉平公看來是發昏了,晉國的卿大夫,競爭要有多激烈便有多激烈。你嬖叔除非刀槍不入,否則一沒根基二沒本事,單憑國君的寵幸便進入卿級班子,那是自找死路。
但晉平公貌似還真當成了一回事。
公元前533年,晉國下軍佐智盈在出使齊國途中不幸病逝。
這對智氏家族來講絕對是一場災難!想當年,智盈的爺爺荀罃擔任中軍將時,荀罃之子不幸早亡,這對荀罃以及智氏家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荀罃去世后,其智氏家族的卿大夫之位暫時由小宗的程鄭代任。
當時程鄭對自己擔任這個卿大夫非常擔心害怕,甚至想方設法要退出卿級班子行到了。
直到公元前548年,荀罃之孫智盈成年,智氏家族終于出現在晉國卿級班子中,智盈的職位是下軍佐。
但沒想到,如今,智盈又是英年早逝!
智盈去世后,其子智躒年僅15歲,實在沒有入卿的資格,這對智氏家族的打擊又是巨大的。
但對晉平公來講,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排擠智氏家族而提拔嬖叔的機會。
晉平公認為,你智躒一小屁孩,不用考慮入卿問題了,借此理由,自己完全可以將自己的寵臣給提拔進卿級班子。
經晉平公一番明著暗著操作,看來,嬖叔擔任下軍佐貌似可以走晉國重要干部人事提拔流程了。
當時,剛病逝的智盈停棺新絳,還未下葬。
卿大夫去世了,根據禮制,國君不需要親自吊唁。但這個時候,死守著周禮會有好果子吃么?
卿大夫卒了,國君無論如何也該去吊個唁!你晉平公不去吊唁也就算了,至少不違周禮,但你也不能亂來!
但晉平公就亂來了!
因為智盈停棺待葬時,晉平公又在嬖叔的張羅下,在宮內喝酒享樂。這就嚴重違反了周禮,更令智氏家族非常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