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興趣的是那位英俊的晉國大夫,心道:我們晉國,那些懂詩書禮儀的基本都是老人了,年輕人能夠象這位鄭國大夫那樣知書達禮的還是很少啊。
于是對鄭簡公道:“鄭伯有福啊,身邊有賢臣相助,這位公孫可不得了啊,寡人甚為喜歡。”
韓起心道:來了,可以了。
韓起立即接上道:“主公英明啊,這位公孫豐段,知書達禮,堪稱年輕人的表率。主公何不予以獎賞,以此勉勵我國公族子弟呢?”
晉平公一聽大喜,還是元帥考慮周全啊,通過獎賞一個外國年輕人,來達到激勵本國年輕人,引導一種愛學習、護周禮的氛圍。
晉平公于是點點頭道:“元帥之言,正合寡人之意,如何獎賞,就由元帥決定吧。”
韓起故作思索了一下,道:“主公應該還有一個州縣之地,與鄭國相鄰,何不封賞給鄭國公孫?”
州縣?晉平公哪里還會想到有這么一塊地。一般情況下,晉國新得土地都被公卿大夫們分光了,公室要地做什么?
晉平公當即便依韓起所言,賞賜州縣給鄭國大夫豐段。
滿朝文武無一有意見,連范鞅都認為,這塊地反正不是屬于咱范氏家族的,你韓起愛做人情便做人情去吧,只要不給晉國其他家族,增強其實力即可。
鄭簡公哪里想到,這一番赴晉國吊唁晉平公已故夫人少姜,不但解決了是否參加楚國召集之會的問題,還白白得了一塊土地!
回國途中,鄭簡公對豐段大加贊賞。但豐段心里有數:自己不能白白得了這賞賜,這一切都是韓元帥的好啊。
回到鄭國自己家后,豐段立即主持召開了家族會議,會議決定:州縣現在雖然屬于豐氏家族了,但這塊土地不得進行家族分封繼承。
這畢竟是晉國的土地,鄭國這樣的小國,怎么可能拿人家盟主晉國的土地?
況且,這土地說到底,是晉國中軍將韓起賞賜的,得找到合適的機會,將土地還給韓起元帥!
公元前435年,豐段找了一個距離實在太遠難以管理的理由,專門拜訪了韓起,正式將州縣還給晉國。
韓起為此事專門去見晉平公,他裝作非常為難的樣子對晉平公道:
“主公,多年前,您將州縣賞賜給了鄭國豐氏。但豐氏現在將州縣還給了我們晉國,還說一定要交給臣才放心。臣一時難以取舍,請主公決定吧。”
晉平公一聽便樂了:“元帥那還有什么好說的?收下就是了啊,只是要給我們晉國就行了。”
幾年前,自己以賞賜鄭國人土地而教育本國大夫。現在,賞出去的土地又回到了晉國,晉國這不白白做了次人情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晉平公認為自己太有水平了。
韓起就這樣得到了州縣。但得到了州縣后,韓起并沒有立即派出邑宰實施管理。
他將自己韓氏家族的封邑進行了排列,最后又動了一個腦筋,將州縣與宋國大夫樂大心的封邑原縣作了交換,適當損失了點面積,但將原屬于宋國的原縣給拿到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