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意向是由宋國和楚國先議定的,這個初步意向的達成,當然是一次多邊談判的結果。初步意見拿出來后,宋國執政卿大夫、左師向戌在楚國代表團其中一位代表的陪同下,專門赴陳國,向楚國令尹屈建詳細作了匯報,經屈建原則同意后,再報晉國中軍將趙武認可。
不過,楚國令尹屈建在原則同意基礎上,增加了一項:以后,以晉國為諸侯之長的中原列國諸侯們,除朝見晉國外,也要朝見楚國。同理,以楚國為諸侯之長的南方列國諸侯們,除朝見楚國外,也要朝見晉國。
這是一個新問題,趙武不敢怠慢,迅速主持召開了代表團會議商議楚國人的意見。
趙武對大家道:“我認為楚國人這條意見很中肯,我們應該答應。同時,除了晉、楚兩國外,另外齊國和秦國這兩國的特殊性,互相朝見一事要分別對待。
對我們晉國來說,雖然齊國也為盟國,但一直以來我們晉國并未真正領導過齊國。齊國作為東方大國,是曾經齊國先君齊桓公為盟主的諸侯聯盟盟主之國,我們要給予充分的尊重。
所以,要確保齊國不需要履行朝見義務,既不用朝見我們晉國,也不用朝見楚國。
同樣,秦國雖然一直是楚國的盟國,但楚國也并未真正領導著秦國。所以,秦國不用朝見楚國,也不用朝見晉國。
秦國和齊國,都是大國。如果賦予他們朝見的義務,那我擔心這次談判是要破裂的。所以,我們就把這個意見帶給楚國吧。
當然,如果楚國能夠說服秦國朝見我們晉國,那我們就要努力要求齊國朝見楚國,這是對等的?!?/p>
晉國的意見再次帶到楚國令尹屈建手中,屈建沒想到晉國人如此干脆。他也不敢大意,這一次他是專門派人回國請示了楚國國君楚康王。
楚康王非常大度,他大手一揮,道:“那就這樣定了,秦國和齊國不需要朝見任何諸侯,但其他諸侯都要朝見晉國和楚國?!?/p>
這算幾個意思?
這意味著,全世界的列國諸侯們,除了秦國和齊國這兩個諸侯外,其余的諸侯,不管是晉國同盟圈的,還是楚國同盟圈的,都要按規定朝見晉、楚兩國!
這是最主要的條款,不需要承擔朝見義務的秦國、齊國非常滿意,當然舉雙手贊同。
主要條款談成了,楚國令尹屈建也就出場了,從陳國到了宋國。
跟隨屈建到會的,還有陳國大夫孔奐和蔡國大夫聲子。晉國的另外兩個盟國曹國和許國也都派大夫到會了。
至此,各國大夫都到會了。當然,到會的有兩個國家是國君親自參加的,一個是滕國,一個是邾國。
這兩個國家自認為是小國,所以國君親自參加以示重視。
秦國并未到會,但秦國的意見非常簡單,全面遵守由宋國主持、楚晉兩國主導的這次會議精神。
十四國代表團都到了宋國都城商丘,宋國在商丘城外劃定了很大一片區域,用于安頓各國使團。
宋國不是挺繁華的嗎?怎么都不住城里豪華酒店驛館去?
這當然是為了確保安全!由宋國軍隊保衛著的一片區域,當然要比大家各自分散居于城里要安全得多。
要知道,這雖然是弭兵會盟,但可不是衣裳之會,不是穿著光鮮的衣服參加的會議,而是各國都帶了軍隊前來的。
誰都不放心!互相之間都打了百來年,誰敢保證會真的就放下刀兵和氣生財了?
要知道,那個南蠻楚國,就曾經在開會時抓捕宋國先君宋襄公,最后以宋襄公為人質,大舉入侵宋國。
正因此楚國有過此等惡行,所以這次會盟盡管非常重要,但列國諸侯國君都不親自參會,而是由各國卿大夫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