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從此便有了維持其茍延殘喘的物質利益,你說日漸衰落的周靈王領導下的王室不感動?
周靈王一感動便由衷感嘆了一番,最后是給了代表晉國出使王室的韓起予以了高度贊揚:“你們韓氏家族由大夫你執掌,大夫又如此知禮,必然在晉國興盛啊。”
韓起順利完成出使任務回國,向趙武作了詳細匯報。趙武很高興,接下來,他要考慮的是對秦國的問題。
對秦國,趙武內心當然是希望化干戈為玉帛。
此時的秦國也是苦于被晉國壓制,又總是提心吊膽晉國再次率聯軍西伐秦國,秦國也正在考慮與晉國和解。
這些情報,趙武早已掌握。所以,趙武執政后,立即密派使者入秦,向秦國表達了晉國愿與秦國和好的意愿。
這當然令秦國大喜過望。公元前547年,秦國國君秦景公派其弟贏鍼出使晉國,表達了善意。
趙武大喜,安排上大夫、太傅羊舌肸全權負責與秦國盟誓之事。
但誰也沒想到,這本是一件大好事,但晉國內部卻出了點小問題。
這是一個內部爭吵并差點導致打架的事。羊舌肸受命后,當然不敢怠慢,他立即命人去將晉國行人子員給叫來。
行人,即外交人員。按羊舌肸的意思,這是外交事務,當然具體得由外交人員來操辦。
但他的命令引起了正在身邊的另外一位外交人員子朱的不滿。
子朱當即便對羊舌肸道:“這我就不理解了喂,我也是行人,與子員的職位級別是相同的。這事交給我辦就成了,何必要交給子員呢?”
羊舌肸先是斜著眼看了看他,然后便沒理他。
子朱見叔向不理自己,非常惱火,他又追問了兩次,羊舌肸仍舊根本不答理。
子朱終于發怒了,這個愣頭青拔出佩劍便要去砍殺羊舌肸。
羊舌肸也終于發怒了,他沖著子朱呵斥道:“我們晉國與秦國不和睦已經很久了,現在終于有了機會實現兩國和好。
這樣重要的事,我受趙武元帥之命,當然要小心從事,不得有半點差錯!
子員一切為國家著想,對國君忠心,他辦事沉穩,令人放心。
而你卻總是心存私心,我是擔心你將事辦砸,才不愿意將差使交給你辦。既然你要因此而動粗,難道我便怕了你不成?”
羊舌肸一邊說著,也一邊拔出佩劍來迎上去。
這下把身邊的人嚇壞了,急忙上前將兩人勸開。
晉國國內對此事議論紛紛,晉平公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大臣能夠為了國家利益而互相爭斗,這是好事。
但趙武還是認同大夫師曠的見解。師曠認為,不管如何,堂堂朝臣,居然拔劍相向,這不是好事。
趙武憂心重重,他很敬重羊舌肸,知道羊舌肸非常珍惜與秦國的和平機會,所以辦事小心謹慎,用人也極度用心。
但晉國總是有那么一幫人,為了私心而可能會壞大事。比如這個子朱,他便喜歡借與秦國欲求和的機會索賄。
這都是前中軍將范匄執政時留下的一些不良習慣,晉國的各路行人總是在出使他國的過程中,向諸侯國索賄,給晉國留下了不好的國際形象。
趙武嘆了口氣,他必須加緊倡導一個新的國際秩序,一個沒有戰爭、各國和平相處、杜絕各種強索賄賂的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