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研究,晉平公決定任命趙武為中軍將,韓起為中軍佐;任命中行吳為上軍將,魏舒為上軍佐;任命范鞅為下軍將,智盈為下軍佐。
這里我們簡單講講這幾個人。
中軍將趙武不用說了,趙氏孤兒,此時的趙氏家族宗主。
趙武在其趙氏于公元前583年被滅族后,以小宗幼子身份取代趙氏家族大宗,并得以保全。
經(jīng)歷了血雨腥風的趙武,一直以來小心謹慎,終于在公元前548年起擔任晉國中軍將。
中軍佐韓起是韓氏家族宗主,他是前中軍將韓厥之子,與趙氏家族的關系一向較好。
上軍將中行吳,即前中軍將荀偃之子。由于荀氏家族實在太厲害太龐大了,所以紛紛從荀氏別出,如這個中行氏,就是以其爺爺荀林父曾擔任過晉國中行將這個職位,從荀氏別出為中行氏家族。
從荀氏別出的,還有前面講過的那個程氏家族,以及智氏家族。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晉國荀氏家族,已經(jīng)分化出了荀氏、智氏、中行氏、程氏等大家族。
上軍佐魏舒,魏氏家族宗主。他本是下軍佐,由于在這次平定欒氏家族之亂中立了大功,被提拔為上軍佐。魏氏家族與趙氏家族、韓氏家族的關系都不錯。
下軍將范鞅,范氏家族宗主,前中軍將范匄之子,這里不多說了。這是一位能人,而且是一位會搞事的能人。
說起來,欒氏家族被滅,主要便是他始作俑者。當然,平定欒氏家族之亂中,范鞅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水平那是令人佩服的。
下軍佐智盈,前中軍將荀罃之孫,智氏家族宗主。由于父親荀朔死得早,死在他爺爺荀罃之前,所以荀罃去世時,智盈年紀還太小。
現(xiàn)在長大了,智氏家族為晉國作出了巨大貢獻,晉平公當然要考慮把這個位置給智盈了。
從人事任免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出,晉平公確實對曾經(jīng)為晉國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卿大夫后代子孫是著重考慮的。
當然,論晉平公的能力,他本人是考慮不到這些的,這要歸功于一個叫陽畢的晉國大夫。
早在公元前552年,晉平公就欒氏家族的事問計于陽畢。
當時,按照范匄的意思,欒盈陰謀叛亂,應該滅族,而且還捕殺了許多欒氏家族的黨羽。
當時晉平公憂心重重,他對陽畢道:“唉,我們晉國自先君穆侯以來,貌似總是有叛亂,民心不足,禍亂不斷啊。
如今,范匄又說欒氏家族叛亂,難道寡人當這個國君期間,我們晉國真的會有叛亂嗎?”
陽畢知道晉平公的意思,自己的國君不相信欒盈會叛亂,其實這都是權力斗爭的結果。
陽畢想了想后對晉平公道:“主公,禍亂如同一棵樹,只要其根本仍在,那枝葉越茂盛,根本就越有活力,從而禍亂難以止息。
雖然,根本不能消除,但如果砍去一些枝葉,那根本就會受到影響,至少可以稍稍緩解吧。”
陽畢所說的禍樂根本就是指權力斗爭,他所說的樹葉就是指權力斗爭中那些勢力過于強大的家族。
陽畢的意思就是,欒氏家族實在是勢力太強大了,黨羽如此之多,是可以考慮消弱其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