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僅僅過了幾個月,范匄貌似變了一個人。
范匄雖然因為與和大夫爭田一事非常生氣,也準備教訓和大夫。但作為中軍將,范匄還是廣泛去征求眾大夫的意見,最終虛心接受了其老家臣訾祏的建議,主動讓步,以和為貴。
這讓一心為國的鄭國執政上卿子產,看到了一個有利于鄭國的機會。準確地說,這是一個不但是有利于鄭國,而且還有利于全世界的機會。
什么機會?
向范匄進言,勸他降低各諸侯國每年向晉國進貢的貢賦數量的機會!
原來,晉國作為諸侯盟主,各諸侯國有一項義務,那就是每年都要向晉國朝見進貢。
本來嘛,為保護各中原諸侯,協調各方利益,解決處理矛盾糾紛,晉國作為諸侯之長需要履行大量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正是在晉國這樣的諸侯聯盟盟主的領導下,列國諸侯算是有了一個說理的地兒。所以,列國諸侯向晉國進貢,相當于繳納保護費一樣。
當然,為求個太平,列國諸侯也是心甘情愿的。
但范匄是一個比較貪財的人,尤其是他滅了欒氏家族后,對各國所要求的貢賦一年比一年重。包括鄭國在內的許多諸侯都吃不消了。
哪里有壓迫,哪里便有反抗。如齊國見晉國貪得無厭,便蠢蠢欲動起來,代表天下被壓迫諸侯首先對晉國表示了強烈的不滿,甚至不惜與晉國刀兵相向。
鄭國則是干脆不去朝見,因為鄭國實在困難,有時實在拿不出貢賦,總不能空手前去吧。
列國諸侯中不少國家對晉國也開始不滿,許多對晉國的態度根本就是三心兩意。
子產是一位大有作為的政治家,他冷靜地分析著國際形勢,也冷靜地分析著范匄的性格特點。這一次,他知道,機會來了。
鄭國決定主動去朝見晉國,奉上規定的貢賦。
但子產的主要目的,則是委托陪同鄭國國君鄭簡公去晉國朝見的大夫子西一件事,即帶給范匄一封信。
鄭國人在這個時候來朝見,令晉國人非常高興,執政的中軍將范匄設宴隆重招待鄭簡公一行。
鄭簡公不失時機地向晉國這些年為世界和平所作的貢獻表示了最高級別的贊揚,對齊國這樣公然反對晉國的不恥行為表示了極大的憤慨,表示鄭國將一如既往地擁護晉國的領導。
晉國人都很享受鄭簡公的這頓早已準備好的馬屁,鄭國大夫子西則不失時機地將子產的信交給范匄:“元帥,子產托我帶來的,希望您一定要仔細閱讀?!?/p>
子產的賢名在當時列國中都有流傳,范匄對子產也是非常尊重的。聽說子產帶信給自己,范匄非常重視:“快,給本帥看看。”
子產的信是這樣寫的:
“元帥,現在您執政晉國,本來以您的才能,可以令貴國收獲無數美譽。但這些年來,未聞您的美德,卻見您不斷加大諸侯貢賦,這真的很令人擔心啊。
我聽說君子執政,不應擔心沒有貢賦,而是擔心沒有名聲。貢賦多是好事嗎?我看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