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兩個兒子都得到了重用,但相比荀氏家族來講,那實在是太吃虧了。
在欒書看來,甚至魏氏本不足為慮的,但現在一下子進了兩個卿,還有一個公族大夫。
看來,自己主導的弒殺先君厲公一事,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原諒。
欒書想起了趙盾,趙盾同樣弒君,一開始也并沒怎么追究責任。但到后來呢?
后來,當然是代表趙氏大宗的趙氏家族被滅了門!
欒書終于害怕了。他非常后悔,迎立晉悼公是他的主意,他一直認為,找個小孩來當國君,他可以掌控一切。但現在呢?
欒書又不是呆子,他一眼便發現了就是這位剛即位的少年國君,居然將他的許多特權給剝奪了!
無論是任命太傅,還是在軍中安排了這么多干部,都不是他的親信。
而他提出的那些人事名單,晉悼公只錄用了幾個人而已!
本想找只綿羊來當國君,誰知找來了一頭猛虎!
欒書腸子也悔青了。
但悔有個屁用?你欒書擔任中軍將以來,為晉國到底做了哪些事,誰都知道。
本來,你是一位多有才干的賢臣啊,謙虛謹慎,圓滑處世。但一旦當上了中軍將以后,你把自己的才干幾乎全部用于權力斗爭上!
在欒書執政期間,晉國的權力斗爭之激烈,令天下諸侯都目瞪口呆,令晉國上下心驚膽戰。
細數一下,共有一君被弒,即晉厲公。六卿被誅,即趙同、趙括、郤锜、郤犨、郤至、胥童。四族被滅,即趙氏、屠岸氏、郤氏、胥氏。受牽連者不知成千上萬。
在這樣的權力斗爭中,欒書所表現出來的奸險毒辣及不擇手段令人不寒而栗。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但欒書真的不知道這個時候在哪里,他每天胡思亂想,過度的擔心使欒書很快病倒了。
晉國歷史上最牛之一的國君晉悼公,就輕輕用一記人事調整,便擊垮了這位敢滅四族、敢殺六卿、敢弒國君的中軍將。
就在這一年的夏天,即公元前573年夏,欒書在憂慮中積郁而逝。